漢字是記錄、傳遞語言、思維的書寫符號系統,是語言的視覺形式。
要達到「記錄、傳遞」的目的,則這種「符號系統」如何讓人們比較容易理解與接受,就成為關鍵。
因此,漢字的造字理念是:以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條件所涉及的人們所共知、熟悉的事物與現象,以及人類自身的肉體為素材,按照人類天然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行構造,從而產生出以人類經驗所能理解、體會出來的,表達人類所熟悉的客觀事物、現象、思維與觀念的形象符號。其具體構字方法,就是「六書」(其中的「假借」與「轉注」,是後起的二法)。
用許慎的話說,就是「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然後「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再「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其核心就在於立足於人類的共同本性,順應人們共同的生活經驗,符合人們自然的認知和思維習慣,人們通過「六書」原理(稍加學習)可以方便地認識、理解和領會文字所傳達的資訊。而人們的天然本性、認知和思維習慣,卻是自然所賦予的,因而具有更高層面的邏輯圓融性與感知、思維的自然可通性,即所謂「道不遠人(《禮記.中庸》)」。
說得通俗一點,漢字的造字理念,就是以人們所熟知的事物為素材,按照人們通常的思維習慣進行創造,表達人們憑經驗可以理解的意義和概念,因而可以容易地被人們所認知,從而達到記錄和傳遞資訊的目的。
依據此理念確定的造字原則是:「依類象形」,「形聲相益」。既然要「依『類』象形」,則必須先得有「類」。那麼造字之初,是如何對事物進行分類的呢?
讓我們大致地領略一下先人的智慧吧︰
一、天體︰
只有「日」、「月」。前者代表恒星,後者代表衛星(行星)。
二、大地︰
只有「一」(是構字的「一」,如「土」、「之」,表示大地、平地;不是「一、二、三、四」的「一」),「山」,「丘」,「阜」(陡立的山崖),「水」(流動的水體),「川」(兩岸夾水)。
三、植物︰
1.草本:屮(ㄔㄜˋ,小草)
2.木本:木。
四、動物:
1.陸生(走獸):
(1)食草類:牛、羊、鹿、馬、豕、象、兔。
(2)食肉類:犬、豸(ㄇㄠ,即「猫」;泛指貓科動物)、虎、能(熊)。
(3)爬蟲(昆蟲)類:虫(蟲)。
(4)穴居類:鼠。
2.水生:魚、黽(ㄇㄥˇ,蛙類)、貝,
(1)兩棲:龜。
(2)飛禽:鳥、鳳、龍。
五、自然現象:
云(雲)、气(氣)、雨、申(電)、火。
六、大類裏還有小類:
草本:禾、來(即「麥」)。
木本:竹;枼(即「葉」;今簡化借「叶」表示),華(ㄏㄨㄚ,花朵),果。
飛禽:隹(長羽、善飛之鳥),燕(家燕);羽。
走獸:角。
爬蟲(昆蟲):它(蛇),萬(蠆,蠍類毒蟲)。
當然,這一切都是以人的角度來劃分的。所以,關於人及人體的分類,更細緻:
1.人、㠯(ㄧˇ,在子宮內膜初著床的胚胎形)、巳(ㄙˋ,已成形的胎兒)、子、大(成人)、女、夫、卪(ㄐㄧㄝˊ,跪坐的人形)、尸(危坐的人形)。
2.身、頁(ㄒㄧㄝˊ,人的頭面)、首(特指頭部)、囟、面、眉、目、自(鼻)、口、齒(門牙)、牙(臼齒)、舌、而(頷下的鬍鬚)、又(力事之手)、爪、心、止(腳)。
3.衣:
玄(單絲,細絲)、糸(絲線)、巾、衣
4.食:
米,皀(ㄐㄧˊ,餐具盛滿飯食形,表可即食的飯食)、井
5.住:
西(築巢而居的巢居;後作「棲」,也作「栖」)、厂(ㄏㄢˇ,頂部成蔽的山崖)、广(ㄧㄢˇ,敞屋)、六(ㄌㄨˋ,圓形的茅廬)、宀(ㄇㄧㄢˊ,房屋)、門、戶(單扇門)。
6.行:
行(ㄏㄤˊ,四達的大路)、車、舟。
7.器用:
東(背簍)、皿、凡(即「槃」,承送飯食的托盤)、豆(高足食器)、酉(酒甕)、鬲(ㄍㄜˊ,鼎類烹器)、鼎(大型烹器)、斗(酒斗)、其(箕)、午(杵)、臼、几(ㄐㄧ,矮桌)、爿(ㄔㄨㄤˊ,即「牀」;後作「床」)、工(築杵)。
8.刀兵:
刀、斤(原始的斧形)、干(ㄍㄢ,丫杈形長柄獵具、武器)、戈、戊(ㄇㄠˋ,古代一種斧鉞形兵器;五代梁太祖朱溫避其曾祖茂琳諱,改讀ㄨˋ)、戉(ㄩㄝˋ,鉞,古代一種圓形弧刃的斧形長柄兵器,多用於儀仗)、戌(ㄒㄩ,銊,平口寬刃的長柄斧形兵器,多用為權威的象徵)、我(戈的頂端帶有側齒形,是上古形制最複雜的刀兵,當為權威的象徵,為原始氏族或部落首領所執)、弓、矢。
9.農事:
田、耒、辰(原始的石制田器)。
10.漁獵:
網、單(彈射石塊的丫杈形長柄獵具、武器)、 (ㄅㄧˋ,畢,長柄捕網),罕(長柄捕鳥器)。
11.動態:
走,夭(搖擺、起舞)。
12.文化、習俗:
一、二、三、亖(四)、五、十,文(胸前的花紋、圖案),聿(筆),冊(書冊),樂,舞(舞蹈,以祈神),壴(ㄓㄨˋ,即「鼓」),南(打擊樂器),示(祭台),卜(兆象,燒灼甲骨後出現的裂紋)。
點閱【漢字正義】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