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東南

【美東南隨筆】《禮樂文明縱橫談》:魂兮歸來(九)

(續上期)井田制

周公重視農業,在職業劃分中,「九職」的前四項均為農林耕作,教導人們「先知稼穡之艱難」。當時,種植的作物繁多,有百谷之稱。據統計, 《詩經》中提及的穀類有黍、稷、粟、麥、稻、纏,豆類有荏菽、藿,麻類有苜、苧等。同時,在周代,農業耕作已有成套的農具,《管子•輕重乙》稱: 「一農之事,必有一耜(si)、一銚(yao)、一鐮、一耨(nou)、一椎、一! (zhi),然後成為農。」 在陝西臨潼零口一處西周窖藏中,一次出土的銅鏟就有四件,可見當時農耕工具種類豐富。農業繁榮,豐收頻仍,糧食儲藏豐盛。在洛陽西周遺址中發現的窖穴和灰坑,就有儲糧的倉庫。《詩經•小雅•楚茨》詠唱: 「我倉既盈,我庾維億。」表明糧食豐收了,倉庫儲存不下,只好露天堆放,這是一曲豐收的讚歌。

在周代,禮樂文化對生產有倡導和鼓勵作用。《周禮•閭師》云:「凡庶民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樹者,無槨;不蠶者,不帛;不績者,不衰。」 要求祭品的豐富與人生的享受,都與財富的創造相關。不養畜,祭祀不應有犧牲;不耕作,祭祀不應有五穀;不植樹,殯葬不應有棺槨;不養蠶,衣服不應有絲綢;不搓捻麻線,不應穿著衰裳服喪。勤勞作,方能享受成果,方能擁有尊嚴和榮耀。《詩經•周頌•噫嘻》描繪: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周成王在祭祀儀式上詠唱的樂歌,表達了對農夫集體耕作的讚揚。周代採用以井田制為中心的農耕制度,具有教化色彩,實踐帶來了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所稱頌的「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 的美好民風。

以農耕為本,為了富裕,周人也重視工商業發展,《史記•蘇秦列傳》云: 「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 《群書考索•風俗類》中甚至說周人「喜為商賈不好仕宦」。當年洛陽,懸旗開市,商賈千里奔波,夜以繼日。洛陽乃天下之中,東賈齊魯,南賈梁楚,金屬貨幣普遍流行。在《韓非子•五蠹》中,還出現了「長袖善舞,多錢商賈」的洛陽俗諺。在洛陽,當時就有一位著名的商貿理論家白圭,他提出「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的經營理念。他主張穀子成熟時收購糧食,出售絲漆;蠶繭出產時收購帛絮,出售糧食,經營必須掌握商機,方能盈利。

周公重農,不僅不輕視商貿,他在《尚書•酒誥》中還提出:「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農事完畢,牽牛拉車到遠處經商增加收入,供養父母,這也是孝道的體現,不應指責,應該倡導,周公把商貿引入道德的境界,商貿也被認定是正當乃至高尚的職業。周公不僅不輕視經濟活動,還以工匠的身份親自製作生活用品。相傳簾子就是周公的發明,冬用草苫,夏用竹簾,護暖乘涼,改善居住環境。「勾簾每對千峰雨,接竹新分一脈泉。」 陸游的詩句,勾起人們對簾的美好記憶。

責任編輯﹕澤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