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組圖:臺史博館推清皇孫溥心畬藝術特展

【大紀元2014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2015年2月23日止隆重推出「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國畫大師溥心畬與張大千、黃君璧同列「渡海三家」,溥心畬誕生於北京恭王府,曾祖父為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堂兄為宣統皇帝溥儀。該特展藉由溥心畬詮釋的一筆一畫,通過舊王孫之眼,帶觀眾細細品味中國書畫的詩情妙意、精緻優雅。

溥心畬(1896─1963年)

溥心畬姓愛新覺羅,名溥儒,後改字心畬。民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民國52年(1963年)逝世於臺北。這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文人。自幼在皇宮中勤讀詩書,奠定其深厚文學修養基礎,筆下所揮灑、體會的世界,足堪玩味。在清王朝風雨飄搖時期,不待王孫夢醒,恭王家族特權便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一去不復返。從其一方常用印,印文曰:「舊王孫」,幽默中雜以辛酸,自豪中帶點自嘲,足以想見其人生經歷的波瀾起伏。

溥心畬《觀音大士像》。(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溥心畬《香昇佛界》。(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溥心畬不在意家道破落,潛心學習詩文、書法、文學藝術,隱居於北京西山戒檀寺,讀書習畫,寄情於山水之間。期間又以詩文、書法為功底,悠閒平靜地臨摹了不少宮廷和王府珍藏的收藏,詩、文、書、畫等四藝均能有所發展。由於溥心畬對歷代名家都能學習與尊重;對技法的深研與繼承;對文化核心價值的融會與昇華,他各種畫科都能兼備發展。山水、花卉、人物、草蟲、仕女、鞍馬、走獸、神怪、菩薩、翎毛,無不精擅,亦足為當世之宗主。

溥心畬《鍾馗像》。(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2015年2月23日止隆重推出「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這樣的創作,不是以批判傳統、斷裂過往為代價,乃是在熟稔傳統後,匯集個人的理解加上生活的滋養,逐漸演化、蛻變成的個人面貌。來臺之後,溥心畬並未擔任官方職務,而是應當時師大美術系系主任黃君璧的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及售畫維生。

溥心畬《青松高士》。(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山水》。(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1954年並以《寒玉堂書畫論》獲臺灣教育部第一屆美術獎,他的作品中所溢顯出的濃厚書卷氣,讓他獲得20世紀文人畫最後一筆的美譽。他古文學造詣極深,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餘種學術專著行世,其中《寒玉堂書畫論》正是他研究繪畫的感悟。

溥心畬《秋江帆影》。(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松壑飛瀑》。(歷史博物館)

「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溥心畬逝世至今逾半世紀,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溥心畬所作詩、文、書、畫作品,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回顧其藝術成果。該特展以「遺民之懷」為題,取自他在臺時期寫給友朋的信箋詩稿,不難想像此四字應該有著特殊的意義。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2015年2月23日止隆重推出「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於開幕典禮致詞。(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溥心畬《策駒圖》。(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遺民」二字,起源甚早,周代,武王克殷之後,有伯夷、叔齊,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宋朝養士最厚,南宋滅亡後,許多讀書人不仕,以侍奉蒙古人為恥。明代知識份子階層亦是以重氣節為人格標準,許多明代學者亦以侍奉滿清為奇恥大辱。對古之後裔、亡國之民,原鄉與他鄉之間,究竟「何處是故鄉」?

溥心畬《馴馬圖》。(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歲朝清供》。(歷史博物館)

據說溥心畬和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之間還有一段趣事,擅長山水和花卉的宋美齡自小喜愛繪畫,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張大千由同鄉張群介紹,在重慶當了一段時間宋美齡的國畫導師,宋美齡到臺灣來後本來想拜溥心畲為師,但他拒絕表示滿清就是被中華民國推翻的, 一旦教宋美齡成何體統,豈不愧對祖先。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2015年2月23日止隆重推出「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溥心畬行書《果證菩提》。(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溥心畬《福》。(歷史博物館)

宋美齡聽了之後忍俊不禁, 只有求教黃君璧和鄭曼青兩位名家,黃君璧教她山水,鄭曼青教她花鳥。溥心畬既是前朝的皇家子民,又是離開故土的飄盪之身,對溥心畬而言,或許傳授經學書畫,延續此精緻文化,不以世俗之利為求,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溥心畬《七言對聯》。(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祈雨文》。(歷史博物館)


溥心畬《鏤雲剪霧詩冊》。(歷史博物館)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