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革命性的農業技術-「封閉型植物工場」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從製造行車記錄器的電子業,到轉型投入發展安全農業、研發土耕型植物工場相關技術,威晶國際的總經理顧志翔勇往直前,他說:「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生長的地方,愛護這塊土地是每個人的責任。」

顧志翔回憶,威晶國際和醒吾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合作,轉型的第一年就拿到了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憑證,輔導苗栗大湖及獅潭的草莓農種植有機草莓,剛去辦說明會就被農民笑話,說不噴藥怎麼可以種活,當時就是以一股傻勁,蒙著頭做下去。

看著農民們噴農藥,下著大把的化肥,心裡很擔憂,他們堅持不用任何的農藥及化肥,兩個月後被農民嘲笑,別人的草莓株又大又綠又壯,而他們的苗都是小小的,又過了一個月農民們的草莓長出來了,他們卻還是綠色的一片。

一月份了,第一次去收成時,看到草莓受到鳥兄弟和螞蟻大軍的關愛,稍微大一點的都被吃光,種植面積約兩百坪,收成不到五公斤,這時候農民不再嘲笑,而是對著他們搖頭嘆氣。

為了解決問題,他們架設了鳥網,在過年的那段時間,農民們笑得合不攏嘴在收成時,他們的草莓田是一片白,有花無果,蜜蜂在整個區域盤旋,蝴蝶,蜻蜓,蟋蟀,蚱蜢…,還有一大堆叫不出名字的昆蟲。

過完年後,奇蹟發生了,草莓園連出大果,果香濃郁、大如雞蛋,果體紅到發紫,閃閃發亮,終於吸引記者前來採訪,登上媒體,眼看即將收成,不料老天爺卻無情的連降大雨,看著草莓被無情的雨給摧毀,叫人欲哭無淚!在此時,他們搬了些草莓回公司種,利用層架多種一些,就這樣發展出土耕「封閉型植物工場」。

封閉型植物工場的興起和人工光源

建立「封閉型植物工場」說來容易,一般認為只要把過去人類在農業技術累積的經驗移入室內即可。事實上,土壤混合、肥料調製的確都可以複製,但是對生長作物最重要的光源來說,過去全靠免費的太陽光,如今卻面臨無法輕易複製的窘狀,因此必須選用適當的人工光源。

剛開始種植的菜苗。(威晶國際提供)

多年來,威晶國際不斷的研發改進,從鎢絲燈泡、高壓鈉燈到具節能效果的螢光燈等,都無法滿足植物生長真正需要的類似太陽光光譜,直到五年前在LED光源的技術上有了突飛猛進的成績,善用LED的特性,朝向大功率全光譜的LED發展,加上利用簡易環控,適性有機肥料、除蟲技術、組培技術等,大幅改善了人工光源成本偏高以及不環保的難題。

研究整合至今,已有不錯的成果,多種蔬菜皆能成功種植,特色是菜葉較大,也較厚,顏色較深,吃起來味道十足。如果從四片葉子的菜苗開始種植,不到三周即可收成,萵苣口感佳,縱使不即時煮食,放置在冰箱兩周,菜葉也不會有任何損傷。

土耕植物工場種出的蔬菜又肥又大。(威晶國際提供)

顧志翔感慨的說,土耕型植物工場具有文創景觀、健康養生、綠能、生態等概念,讓人體驗發自內心、有感的生活,目前威晶國際的農業技術已行銷至海外,他希望在台灣能受到政府單位更大的重視,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生長的地方,愛護這塊土地是每個人的責任。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