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衛真紐約報導)「正體漢字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有更多的細節,而簡化字找不到這麼多的細節,出現了文化的斷層。」教學中文的徐老師說,「所以學習漢字要從正體進來,正體漢字有圖像有文化,有系統有邏輯,其實學起來更容易。」
談起正體漢字的淵源,徐老師拿出來一本有2千多頁的大字典,就是語言學家林語堂先生參與編撰的《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他表示,這本大字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每一個漢字為甚麼這麼寫,都可以從中查詢到根據。
比如正體「學」字,上面表示左手、右手兩隻「手」在學「爻」,下面是房子裡面有個小孩子,字的構成非常有邏輯,而簡化後的學就是行草的俗體 字,僅僅是為了書寫速度快。「學」字中「手」的部件,衍生出很多漢字,比如筆、書、畫等,都有「手」的部件在裡面,有意義有聯繫有溝通。還有像「歡」、 「戲」字的左邊都是有意義的,改成簡化字後,完全失去意義。
中國大陸實行簡化字之後,很多中國人沒有興趣再去學習正體漢字。徐老師表示,漢字是與文化相聯繫的,正體漢字有圖像有生命,可以直接回溯到字的源頭,記憶起來反而比較容易,而且漢字是可以猜的,越是筆劃多、部件多的,越是可以猜,可以認字更多,了解的更多。
徐老師又取出一本小字典,竟然是中國大陸出版的第10版《新華字典》。中國大陸的這本字典同時收錄所謂的繁體字,混雜在索引表中,偏旁部首的所謂簡繁兩種也混雜其中,在最新的第11版中又首次將收錄的漢字通稱為「正體字」,並補上1500多個所謂的繁體字。
「沒有了系統,全亂了。」徐老師感嘆道。不僅傳統的正體漢字存在於《新華字典》中,而且在所有版次的《新華字典》中,誕生於1912年,有百 年歷史的注音符號也仍然存在於附錄的《漢語拼音方案》中,而且還同時存在於每一個漢字的標音中,但是因為漢語拼音在中國大陸的推行,卻讓很多中國人完全不 認識真正傳統的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與漢字有關係,小孩子學漢字最好從注音符號開始,學習注音符號的同時,就已經是在學習漢字的過程。」徐老師表示。
徐老師也研究中英雙語教學多年。「在美國,如果小孩子同時學習漢語拼音,教英文就像要教兩種語言,學習的過程會有衝突和掙扎,但是如果從注音符號進入,就可以直接分開,這個是英文,這個是中文,小孩子就會立刻明白不同的東西。」他說,「但是很不幸,從中國大陸來的家長先入為主,十個有九個要小 孩子學習漢語拼音,不願意學習注音符號。」
責任編輯: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