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1月08日訊】導語:本次中期選舉期間,美國選舉「燒錢」也成熱門話題,中共官媒連續刊文批美國「花大錢、買(民眾)厭倦」,認為美國民主體制是「錢主政治」、「有錢人的遊戲」;本地一些華語媒體也有類似渲染。那麼,美國選舉是不是金錢政治呢?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是如何看美國選舉的?
(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一切都越來越貴,剛剛結束的美國中期選舉也不例外,共和黨人贏得參眾兩院的多數議席,八年來首次掌控兩院,選前少不了砸錢。本次中期選舉雙方共花費了大約36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最貴的一次中期選舉。
期間,美國選舉「燒錢」也成熱門話題,中共官媒連續刊文批美國「花大錢、買(民眾)厭倦」,「有錢人說了算」。引人關注的是中共官媒把燒錢看作是評判美 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標準,進而得出結論,認為美國民主體制是「錢主政治」、「有錢人的遊戲」。本地華語媒體也多有類似渲染。
美國選舉是不是金錢政治?誰的錢多誰就能獲勝嗎?競選花誰的錢?獲勝者只為有錢人服務嗎?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是如何看美國選舉的,本報採訪了在主流社會工作多年的華人及社區僑領。
選舉一定要花錢
中華總商會董事長、資深媒體人于金山說,沒有不花錢的選舉,「你要讓選民知道你的理念、政綱、對前景的看法,就要花時間去接觸選民,花錢去做宣傳,比如做廣告、印製派發單張等。如果不做宣傳,選民都不認識你,不了解你,怎麼會投票給你呢?」
前美華協會紐約分會會長鄭向元在紐約市政府工作了近40年,他說,美國對競選經費的管制很嚴,加上對手、媒體、社會的監督,想左右選舉幾乎不可能。因為選舉是選民一人一票投出來的,不是花錢買來的。候選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宣傳「推銷自己」,說服選民支持他,其中絕大多數錢是花在競選廣告上。
花費的是誰的錢
競選資金大都來自民眾的捐款,法律上對金額設有限制。于金山說,「在美國從事政治,一定要會籌錢,不能籌錢就別從事政治。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一定要有吸引力,有能力說服別人,人家才願意給你錢,能籌到錢。」因此,囊中羞澀的候選人依然有機會贏得大選,自己掏錢、腰纏萬貫的候選人也會敗選。
鄭向元說,金錢是美國選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惡名狼藉的政客,錢多不能獲勝的例子比比皆是,得到選民認同其政綱、人品、素質的競選人才會獲勝。每名候選人演講、辯論、 四處打電話、跑場,也推動了選民參與政治、比較監督、了解候選人及政策,全民藉此機會參與國事大討論。所以錢也沒白花。
至於錢的來源、數額、花費,鄭向元說,美國的制度很透明化,信息公開,有很嚴格的機制在監管,保證選舉程序的公正透明。民選官員被查到違反競選法律被抓起來,媒體也會報導,比如劉醇逸競選團隊募款舞弊案發,競選財務委員會拒絕發放劉匹配基金,就是現成的例子。
獲勝者只為有錢人服務嗎?
鄭向元說,候選人贏得大位後要想回報金主,制定有利於捐款大戶的政策,或者用官職作為回報,「他也得先過法律這一關,不能亂來。指證當選人利益輸送,同樣要有證據。」
他又說,奧巴馬能夠當選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也展現出美國選舉文化的特點:民主、公平,越有人氣越有機會勝選,握有金錢的利益集團並不能左右和操縱大選。于金山也說:「畢竟最終的選舉投票權還在選票上,不是在鈔票上,鈔票固然重要,但不能控制選票。」
選舉人制度體現美式民主特色
中期選舉後,就進入下一輪總統大選期。鄭向元說,二百多年前美國剛建國時,就設計了「選舉人」制度,每州一票,過半獲得26州的票(270張選舉人票) 才能當選總統,而不是單純以全國人頭計算選票,否則,人口最多的七個州就能定下總統人選,因為美國是聯邦制,每一個州都有自己的主權,這種規定再次體現美式民主的原則: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尊重地方州權。
選舉是要花錢,但是比起通過內鬥奪權、專制腐敗所花的錢來,選舉花的錢最少,對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代價最小。有篇文章《中國一年「三公消費」夠390 年美國大選之用》說,粗略計算,「(中國)摒棄鬧哄哄的民主選舉,雖然能省下30億美元,但是看看中國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開支一年的費用,天曉得, 代價是多少?」
民主國家選民有選擇權
在中國大陸,也有所謂的選舉制,于金山說,美國的選舉制與中國的完全不同。在美國,其民主體現在從基層選擇,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所以在美國要競選,就要把錢用在宣傳上,提供資訊給基層選民。而中國大陸的政治是從上面鋪下來,控制下面的選舉,所以它的投票率可以達到99.9%,而這次美國中期選舉,紐約地區的投票率可能不超過25%,美國的投票率從來就沒有達到99.9%。
于金山說:「在美國,選民可以選擇投票或不投票,投票時你可以選擇自己投甚麼人。中國大陸的『人大』也有投票,幾乎99.9%舉手,因為你不能不投,你沒有選擇權。(就像政治運動)人人都要表態過關,跟它保持一致,你還不能不做。」
鄭向元說,美國的選舉制度很完善,「最重要的是,華人要登記選民,積極參與投票。」
責任編輯: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