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陸媒11月3日報導,中國內蒙古的鄂爾多斯3年前民間集資和房地產雙雙崩盤,在現金緊缺的情況下,當地出現了以物換物的償債市場。
鄂爾多斯經濟崩潰 出現以物換物市場
陸媒《中國青年報》11月3日報導,中國大陸內蒙古鄂爾多斯是以「鬼城」而被國際社會所瞭解的。3年前,鄂爾多斯的民間集資和房價雙雙崩盤。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當地人開始用有形資產抵償債務,形成了一個以物換物的市場。
於是,擁有酒店的業主就用住宿卡抵債,開酒廠的企業主用酒抵債,房地產開發商用房子抵債。一名商人表示,在鄂爾多斯,以前拿到批文只要蓋個售樓處就可以賣房子,現在只要有規劃,哪怕房子還沒蓋,空氣也可以拿來抵債。
在以物換物的市場中,酒是最常見的流通物。一個以物易物行業的從業者透露,這些酒在市場上買不到,但是掃碼的定價會非常高,就是用來償還債務的。
陸媒報導稱,實際上,鄂爾多斯目前有兩套同時存在的物價體系,一個是抵債的物價體系,另一個是正常生活的物價體系。在債務結算的體系中,所有的物價都比正常價格高出許多。房產的抵債價格仍然按照崩盤之前的價格計算,而用住宿卡住宿,團購價100多元的房間,收費就要在400元到500元之間。
從以物換物到「資產置換」
台灣《中國時報》9月14日報導,民間借貸和房地產的崩盤,造成鄂爾多斯人口外流,一度不斷湧入的資金也大量撤出。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破壞了正常的信用體系,很多三角債難以償還。
從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危機爆發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在持續討債。
報導稱,由於資金緊缺,無法用現金償還債務,很多當地老闆選擇了用房產、商舖、汽車、商品等資產償還債務。一些人還用自己擁有的有形資產交換自己所需的東西,當地人稱之為「資產置換」。
內蒙古錦泰明科技集團總經理喬龍表示,他以前是做煤炭物流生意。生意倒閉後,自己開始經營資產置換業務,現在鄂爾多斯像他這樣經營資產置換的公司有幾十家。
喬龍說:「現在大家手頭都沒有錢,銀行也無法貸款,只能通過這種形式來進行週轉。」除了物品的交換外,一種類似購物卡的東西也發揮著物流作用,拿著這樣的卡可以在指定的酒店、飯店等場所消費,或是購買一些指定的商品。
鄂爾多斯成為中國樓市泡沫樣板
陸媒《新京報》2013年8月31日報導,鄂爾多斯能夠吸引公眾是由於美國的一檔電視節目。這個節目分析中國樓市泡沫時,播出了鄂爾多斯康巴甚新區是「空城」的畫面。這個中心城區面積32平方公里的新城,2010年統計常住人口不足3萬人,因此被稱為「鬼城」。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