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博士過剩? 學者諷:根本不夠

台大校長:博士不應只想謀教職 應進入企業帶動研究 科技界:學校待太久易走不出去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繼流浪教師人數暴增後,博士人才也將面臨過剩問題。教育部長吳思華憂心,博士大多想進入學校任教,但只有少數可以取得教職,10年後流浪博士人數飆升,將是高教的另一項隱憂;不過學者卻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問題出在「分布不均」,而非過剩,政府加強的方向,應是輔導博士轉向產業界。

博士生競逐工作機會,預計10年後,台灣的流浪博士會比流浪教師還多引起討論。全台大專校院研發主管會議26日舉行2天議程,此議題持續發酵,引發各界討論。

教育部表示,早已意識到此問題,因此已擬定一些政策,鼓勵博士畢業後可以進入產業工作。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則提到,台灣博士並沒有過剩。他強調,許多年輕人聽到博士過剩,甚至擔憂到不敢去念博士,反而讓學校招不到博士生。事實上,很多產業亟需博士人才。

台灣人才問題並不是在前段的教育,而是高階人才的出海口不見了。陳良基說,「重點是要掌握住就業的生態系統」,針對市場供需培育人才。他說,「未來不是去預測的,而應是創造出來的」。政府若不做事,對現況不會有改變。

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建議,所有的博士生不能像以前一樣,拿博士學位後只想謀教職,應思考進入企業界的可能性,多元發展,高階人才可進入企業帶動研究,以免路越走越窄。眼下台灣的薪資結構缺乏競爭力,出色人才很可能流失到國外,未來應思考該如何把人才留下。

課程需創新跟上潮流

上銀科技執行副總林明堯表示,業界其實求才若渴,機械、電機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大家搶著要,不過實際聘任之後,卻發現有學用落差。他談到,許多博士畢業之後不願到產業界工作,是因為在學校太久而不敢進入業界,若學校能鼓勵學生在學期間接一些產學合作的計畫,未來就能和產業界順利連結。

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表示,學生能力的培育關鍵是在指導教授,但學校老師學的都是「昨日的科技」,因此學校必須提升老師的產業視野、競爭力,鼓勵老師帶領學生投入產業研發,讓學生在校時就能習慣產學合作環境。他也認為,未來技術發展前景,例如智慧型機器人等,都是台灣原來就掌握的技術,但台灣想的卻還是「明日黃花」的產品,台灣應該放眼未來,而因應新興科技的發展,必須在課程、教學環境都要創新、改變。◇

責任編輯:吳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