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代的李昉,在擔任中書令時常有請求提拔的人來拜訪他。李昉對有些人,雖然知道他的德才兼備,可以升用,卻一定要正言厲色地將他拒絕。但不久便提拔了他。而對那些德才一般,不值得提拔的人,則一定和顏悅色地予以接待。
李昉的子弟們問他為甚麼這樣?
李昉說:「提拔賢能,決定權在上面,我要是接受了他的請求,就是在拉攏、培植私人感情了。所以,我堅決給以拒絕!使他們把被提拔的恩德歸之於國家。像那些不被提拔的,既然他達不到目地,我又不給人家幾句好話,這是加深其痛苦的作法。」(事據《通鑒紀事本末》)
孟子善於啟人知過
有一次,孟子到齊國的平陸縣,見到了長官距心(人名)。孟子對距心說:「聽說你這裡有一個使用戟的兵士,在訓練中,一天有三次失職。你不打算把他除名嗎?」
距心說:「不用三次,有一次就把他除名了。」
「你說的對!可是你自己失職的事,也很多呀!」距心火了,大聲說:「我有甚麼錯,請您指教吧!」
孟子說:「請你想想,在兵荒馬亂的年歲裡,你管轄的百姓,年老體弱的四處逃荒,不少人死在荒山野嶺。年輕力壯的逃向四面八方,少說也有好幾千人吧?」
距心爭辯說:「先生講的事是有的。可是救災的事,不是我這樣的地方官能辦到的呀!」
孟子說:「比如一個人,接受了為別人放牧牛羊的任務,他就應該想方設法去尋找牧場和草料。如果牧場和草料都找不到,他是把牛羊還給主人呢,還是等著牛羊餓死呢?」
距心聽了,誠懇地說:「平陸的百姓,得不到救濟,實在是我的罪過呀!我知錯了!」
過了幾天,孟子回到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齊宣王問他:「先生這些日子,到過了齊國的一些地方,有甚麼事情需要告訴我嗎?」
孟子說:「我在貴國走了些地方,也認識了五位地方長官。可是,其中能知道自己罪過的,只有距心一個人。」接著孟子把他和距心的談話講了一遍。
齊宣王聽後,沉思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地說:「地方官不知道自己的罪過,這本身也就是我的罪過呀!」
能夠及時認錯並且改過的長官,都是會得到人民尊敬的!@*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