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顏丹:從多項指數看中國人是否幸福

【大紀元2014年11月10日訊】有關「中國人是否幸福」的話題似乎一直是國人自己乃至世界都甚為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GDP的增長,能否給身在其中的民眾帶來一份源自內心的、實實在在的幸福?

說到幸福,中國人的思緒或許會立即飄回2012年央視記者在街頭所做的那個以「你幸福嗎」為題的採訪片段中。無論是妙語連珠,還是質樸的大白話,民眾的回答都最終使得央視這個採訪成為了史上最奇葩、最具嘲諷的笑話。顯然,大部份人是在用委婉、含蓄的口吻與表達方式向外界告知:中國人並不幸福。

如果說人們面對鏡頭的瞬時反應不過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或是有意的調侃,主觀色彩太過濃烈,那麼我們便可從基於實際調查、通過分析統計得出的一系列數據上來找尋相對客觀的答案。談到數據,或許有人會急不可耐的拿出用以彪炳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多項指標來意圖說明,中國人的幸福感所呈現出的不過是水漲船高的必然結果,收入實現翻番的中國人早該是不愁吃喝、幸福無比了。

對於這種由來已久的錯位理解,我們首當其衝的便可拿出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於2012年發表的那份《中國的生活滿意度:1990-2010》報告來予以糾正。這位專家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得出,在1990到2010這20年的經濟增長中,中國人的幸福感並沒有隨之與日俱增,而是呈現出「u」形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從1990到2005年前後,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在持續下降,直到2010年才恢復到略低於1990年的水平。

當然,經濟增長並不能單一的從GDP之類的宏觀數據上來大而化之的予以評述。即便中國的GDP數值尚能作為全盤的參照,然而分攤到個人之後所得出的平均值,也仍然能反映出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驚人漏洞與諸多不足。與此同時,當官方興高采烈的拿出各項「人均」數據以示發展時,我們似乎更應格外注意,「貧富差距」這一要素在涉及「人均」的統計與核算中所理應充當的、不可抹殺的關鍵角色。

關於能夠體現貧富差距狀況的「基尼係數」,目前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參照和結果:一種說法是將0.5的數值設定為社會動亂的最危險係數,而中國官方的數據則表示,2013年已達到0.473;另一種說法是,「如果基尼係數高於0.6,意味著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極不合理」,出自同一報告的數據則顯示出「2010年中國內地的基尼係數已達到0.6」。可見,無論是前後的哪一種說法,中國的貧富差距都呈現出即便經濟狀況再好、發展再迅速也無法解決的重度危機狀態。單從經濟與幸福或可成正比的假設上來說,那些可以高呼自己很幸福的中國人也絕不是占比大多數。

拋開經濟,我們只談幸福,也可找到眾多的調查數據予以闡述。出自美國的「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通過採訪155個國家及地區的數千名受訪者得出,從2007到2011年,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排名第125位,認為「生活美滿」和「生活艱難」的中國人分別占12%和71%。

2012年4月,聯合國在首次發佈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中提出,比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麥排名第一、美國排名第11,中國大陸則排名第112,就連台灣和香港也以第46位和第67位的名次排在中國大陸之前。

2013年,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曾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一項「最佳出生地指數」的調查。儘管這些指數隻涉及到民眾所能獲取的健康生活與安全保障,未能直接言及幸福;然而最終取值的高低卻來源於各地民眾對幸福程度的主觀感受。瑞士以8.22分居首,香港躋身前10位,而中國大陸只得了5.99分,被排在第49位。

悉數這些針對「幸福」的排名之後,或許仍有人頗感困惑:究竟幸福是甚麼?為何中國人會難以收穫幸福?如果說國家的落後是造成一切不幸的根源,那麼如今舉世矚目的迅猛發展為何仍然無法讓中國人一展愁眉、投身幸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0年《人類發展報告》中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或許能為我們一探究竟。2014年最新的「人類發展指數」顯示,中國的這一指數為0.719,在187個國家中排名第91位。儘管此排名看似居於中等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2012年剔除「收入指數」這一評判因素之後,其排名下降了5位。也就是說,除了收入之外,類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因素,或許更令中國人無法感受到發展所能帶來的積極效應。

由此可見,無論是意圖從經濟狀況中尋找獲取幸福的契機,還是期待GDP增長能帶來新的希望,都致使中國人最終只落得空歡喜一場、留下萬般絕望與哀傷。究其原因,只在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所能體現的僅僅是紅色家族、政治權貴的利益,中國這片熱土上的種種幸福向來與大多數老百姓無關。幸福,於深受盤剝、鉗制的中國人而言,不過是一種奢望而已。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