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顏丹:申辦冬奧會 中國為何僅剩一對手?

【大紀元2014年10月03日訊】如今,大型體育盛會的申辦權似乎不再是各國競相追捧的「香餑餑」。就在近日,挪威首都奧斯陸也相繼傳來了退出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消息。顯然,奧斯陸並不是第一個公開表示退出的城市。2014年1月,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首當其衝的對此次冬奧會的申辦權提出放棄;緊接著,波蘭的克拉科夫在6月的時候也隨之表示退出。而烏克蘭由於深陷政治危機以及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自然對申辦體育盛會無暇顧及。於是,此時聲明退出的挪威奧斯陸則排在了第四。至此,在曾經要求申辦的6座城市中,便僅剩下北京(和張家口合辦)以及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這兩座城市來進行較量和角逐。

從上述各國相繼退出的客觀報導中,人們或許不再對2022冬奧會的申辦權最終花落誰家而抱有更多的期待。北京與阿拉木圖看似毫無懸念的PK,也難以引發人們由最終獲得了申辦權而萌生的欣喜若狂。然而,大陸某網站刊登的一篇題為「挪威奧斯陸退出申辦2022冬奧 北京僅剩一個對手」的報導卻有意無意的試圖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在「一個對手」之上,貌似北京最終極有可能贏得的勝利是由於在申辦實力的較量中略勝一籌所致。尤其是文章引用挪威奧斯陸少數黨派所持的「舉辦冬奧會的費用過於昂貴」的觀點以及首相歐娜•索爾貝格坦率說出「國家沒有足夠的支持來維持對於冬奧會的申辦工作」的話語,則似乎更是在傳遞著「中國申辦冬奧會不差錢」的言外之意。

如果說媒體此番頗有傾向的報導,其意圖當真在於「炫富」,那麼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土豪份兒便只會遭致世界的鄙夷和恥笑。且不說瑞典、挪威在91個國家對於「最合適養老」一地的評選中獲得了排名第一、第二的殊榮,這與之國內優越的自然環境、綜合國力、尤其是福利制度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事實上,僅從瑞典、挪威、波蘭之所以選擇退出的原因中就可看出,在是否舉辦盛會這一問題上,政府需要考慮更多的不是有無財力,而是關鍵要看投注巨資、開辦盛會之後,最終能否惠利於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放棄承辦的三個國家,他們對冬奧會進行申辦的過程中,始終不忘遵循民眾意願、聽取民意。除了國內民眾的投票結果顯示出多數人反對申辦之外,瑞典的執政黨也明確表示「奧運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因為大部份花納稅人的錢,但很少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而挪威的一些黨派則更是坦言,「與其將資金投入到申辦之中,不如更多地支持醫療以及教育事業」。一提到國家對醫療、教育的資金投入,就不免讓人忍不住想要拿出真實的數據談談中國的「大方」與「豪氣」。在對一些國家的醫療、教育費用所佔GDP的比例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中國以3.8%的比例落後於占比19.7%的印度,遠遜於占比21.5%的美國以及占比23.3%的日本。而在中國投入的少得可憐的3.8%中,真正能用在老百姓身上的也只有20%。

可見,中國的「不差錢」是有選擇、要看對像的。儘管巨額的財政同樣來自於民眾的稅收,但在進行投入和支出時,民眾的態度和意願顯然並不在政府的考慮範圍之內。從申辦體育賽事這件關乎百姓民生的大事上來看,中國官方似乎從未進行過任何投票表決、參考民意之類的嚐試,在經費的投入、使用上更是不計後果、一意孤行,只隨自己的喜好與目地而為。事實上,對於大型體育賽事在投入之後可能出現的後果,經濟學家們都普遍保持著並不樂觀的態度,甚至倍感憂慮和擔心。

世界知名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以及商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闡述觀點時,以1976年舉辦了夏季奧運會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為典型案例,向人們展示了耗費巨資的體育賽事可能將給民眾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由於對資金的管理不善、使用嚴重超支,奧運會使蒙特利爾這座城市背上了15億美元的巨額債務,以致於全民用了30年的時間才最終還清。如今,蒙特利爾市一直未能有效利用的奧運場館已經變成了普通的棒球場,並且被市民戲稱為「欠債館」。於是,對奧運項目的投入產出頗有研究的專家才會如此陳情:舉辦奧運會的實際收益難判斷,當然不像政客描繪的那麼亮眼,「其經濟影響似乎是有限的」。

既然專家們已然邏輯清晰、頗有根據的闡明了舉辦體育盛會將會帶來的種種弊端,此外,對冬奧會、亞運會一直到風靡全球的世界盃足球比賽的申辦,不同的國家也都相繼傳來放棄、取消、退出的消息,那麼此番中國仍在媒體上自鳴得意的表示「只剩一個對手」,有所期待的憧憬著冬奧會的主辦權最終將榮歸中國,則實在是有些偏執與瘋魔。然而,若是真正瞭解中國體制下納稅人的錢完全不受自身所控,大型項目的運作與籌辦又恰恰是貪官中飽私囊的最佳時機這一無可爭辯的真實國情,人們就會毫無障礙的發現,「炫富」不過是為了激發國人的所謂「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激情」,而引發這份盲目衝動的最終目地便是促使民眾心甘情願的自掏腰包、為官員從體育盛會中牟取暴利的貪腐行為買單。

如此看來,中國官方以舉辦體育盛會為傲的執著並非來自於一份鍾愛運動的癡迷,而不過是源於一種對「利」的貪婪與圖謀。只是,明目張膽的掠奪似乎顯得太過直白,於是拿「愛國」來忽悠民眾、邀買人心,拿「GDP」來炫耀政績、彰顯國力,或許才能使欺騙變得更加冠冕堂皇,使強佔、私吞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