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人的婚姻觀(3)夫妻緣分的由來

font print 人氣: 543
【字號】    
   標籤: tags:

從北宋儒生劉庭式的故事,我們瞭解古人對婚姻的信守,古人為什麼能夠信守婚約呢?是因為他們相信夫妻之緣原本就是命中註定,唐朝韋固找媳婦的過程更證明了這一點。

但對於很多接受無神論教育的朋友們來說,要相信那看不見摸不著的「緣分」之說,的確有點難,人們往往更願意相信感官所能夠感知到的事情。

可是在我們一生中,還是會有這樣的感受:有的人與我們萍水相逢,過後便相忘於時光的流逝;而有的人一生都與我們纏繞,或成為兩肋插刀的友人,或成為擺脫不了的對手,甚至成為相濡以沫的愛侶。

為什麼會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關係呢?這會不會就是人們彼此之間的「緣分」造成的呢?內中的道理還真是無法用現代科學來解釋清楚。所以當我們感歎人生的聚散離合時,又常常提起一個詞,就是「緣分」。

那麼「緣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而其中最重要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夫妻之緣又是如何安排的呢?這個緣就是月下老人手中的紅線嗎?月老為什麼要給這兩個人繫紅線呢?

傳說中的月下老人(大紀元圖片庫)

近年來,有一種叫前世回溯療法在世界上逐漸流行起來,這個療法的依據是人們今生的心理疾病、長期疼痛的根源往往來自於前世。通過讓患者在催眠入定的狀態下,重新經歷前世的傷痛同時解讀宿世的因果,今生的頑疾往往神奇地不治自愈。

受試者在這種入定狀態下體驗的前世栩栩如生,邏輯連貫,絕非想像所能達到的真實。其實這種前世回溯療法,已經為我們打開通往過去世的一扇門。

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暢銷書--《前世今生》的作者魏斯博士,就是這個領域的大膽探索者。魏斯博士在他的另一本書《真情永駐》裏記述了一個關於「緣分」的「現在進行時」的案例。

素昧平生的一男一女同時找到魏斯博士進行回溯治療,兩人分別回憶出二千年前在耶路撒冷的共同前世,那時他們是對父女,父親遭到羅馬士兵的折磨,死於女兒的懷裏。

他們兩人在魏斯的診所有過一面之交,但魏斯因為職業紀律不能告訴他們對方的回憶。可是在他們的療程結束後,命運之手展開它巧妙的安排--兩人「偶然」地同乘一次班機,得以相識並最終相愛。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自己與配偶的相逢純屬偶然,那麼上面的故事中,兩位男女主人的偶然結識,難道不正是二千年前的緣分的延續嗎?

在研究人員進行大量前世回溯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很多現世的夫妻,在很多前世就已經演出過各種類型的愛情故事。不管當世的故事中演繹的是怎樣的情感,幸福、痛苦、悲慘的還是刻骨銘心的,其中也不是所有的婚姻都琴瑟和諧,但是雙方在其中有清償彼此的相欠、變得更加無私關愛的機會,這也許才是兩個人能結為夫婦的目的。

吉娜.瑟敏納拉博士的《生命多世》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女主人公和丈夫結婚時是一位二十三歲的美女,經過十八年的歲月磨礪,她依舊有著迷人的容顏。

她丈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可是在他們十八年的婚姻裏,他丈夫完全沒有性能力。在現代社會,它可以成為離婚的理由。但這個女子不忍心這麼做,她愛她丈夫,不忍心傷害他。

在婚姻最初的幾年中,她難以忍受欲望的煎熬也曾有過外遇。但逐漸地,她通過宗教學習和靜坐,在青燈古卷中克服了這種欲念。似水年華就這樣靜靜地流淌,直到有一天,一個以前的追求者又重新回到她的生活中。

這個男子在少年時代就愛戀她,可是當他有經濟能力成家時,她已經嫁給別人了。兩人重逢,幾乎都不能自持。但這個女子還是斬斷了這種關係,她不忍心離開自己的丈夫,她丈夫是一個好人。她也不忍心傷害那個男子的太太,她不想傷害任何人。

通過前世回溯,原來這個女子和他丈夫,在兩個前世之前的法國也是一對夫妻。丈夫在當時宗教狂熱下加入了十字軍東征,但在臨行前,他為了確保妻子不和別人有染,強迫她穿上貞操帶。這讓妻子後來都在憤怒中度過,並決心將來一定要報復他。

於是他們又在這一世相遇成為伴侶。丈夫失去性能力顯然是咎由自取。但是為什麼妻子又要再一次遭受類似的煩惱呢?因為這個女子在那一世對丈夫充滿了仇恨、報復的欲望。

她今生有如花的容貌,也有足夠的能力讓丈夫感到妒忌、恥辱而離婚,以達報復目的。但是這個生命在精神上提升了自己,她不忍心傷害任何人。為了對婚姻的忠誠,她犧牲自己的欲望、美貌和青春。

人們往往都覺得自己只活這一世,所以對很多事情看不開,對於情,更是不想割捨。可是對一個生命來說最為重要的,也許是他能否在俗世的迷和苦中,學會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一個人被自己的情和欲操縱而所思、所言、所行時,應該想一想這樣做對自己和他人會造成什麼傷害?應該設想一下,假如自己的配偶也像自己一樣如此想、說、做時,自己會感覺如何?

不管我們的緣分是如何形成,這世的緣是好還是不好,都要好好珍惜當下這份緣,有恩報恩,有怨還怨。當我們在生命的輪迴中,善解更多的惡緣,延續更多的善緣,了卻該了結的各種因緣,在未來的生命過程裏,剩下的不就是更多的福報之果了嗎?

當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看待我們眼下的生活,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感受呢?真心希望您能得到生命的提升和長久的幸福。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節, 操也」(《說文解字》),指氣節、節操等。氣節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的一種道德修養和高尚人格,表現為堅持真理和正義,在任何環境中都不屈服的頑強精神。
  • 曹彬是宋朝開國大將,為宋朝統一了西蜀和南唐。他雖然是威震天下的大將軍,卻生性仁厚。
  • 清代時,有一縣丞候補去江蘇,委任他接替前任縣丞管轄四個團鎮。他攜帶家眷赴任,到任時,前任官因病已亡故。這一年遭水災,朝廷下令一方面免除百姓錢糧,一方面由政府發放賑濟。
  • 語云:「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做到真實無妄、誠實無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規範自己,協調人與人的關係。
  • 華佗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他生於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是沛國譙(今安徽譙州)人。史書記載華佗活了六十四歲。
  •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短語,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約定俗成的語言。成語是漢語的一大特色,是漢語獨有的語言,其他民族的語言中是沒有成語的。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豐富、內涵最大的語言,而成語又是漢語中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可以說,成語是漢語的靈魂,是成語賦予了漢語的生命。
  • 石雕為雕刻藝術,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最常見的要數石獅雕刻。在古代,石獅多見於佛教寺廟,帝王將相的府邸,或者是官府的衙門,到了元代以後 一般百姓才開始使用。
  •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他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他活到一百四十一歲才仙遊。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通經史 百家學說,七歲時就能「日誦千言」。每天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稱為「聖童」。
  • 德性是上天賦予人的良知本性,是人生命本質中最美好的東西。因此能夠保持善性和不斷昇華道德,就是人最應該力行的。君子喜歡看善書、行善事,不僅自己行善,而且提倡、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使人覺悟而由此帶來福祉,使一切歸於天理正道,所以古語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中國古書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因果報應的內容,行善濟人得善報,行惡害人有惡報,倡導人們遵循天理,多行善事,才會有好的際遇。由於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們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