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農業是文化之本 引進外農需審慎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儘管直接引進農業外勞,是不少先進國家(如歐美)走過的老路,穀東俱樂部負責人賴青松表示,卻也引起許多新生的社會問題:如偷渡、非法移民等,農業是文化根本,政府需謹慎面對。曾長期從事農村規劃的城鄉規劃師,現為倆佰甲發起人楊文全認為,這個政策所引發的社會衝擊,與必須付出的相關社會成本,是無法計算與預估的。

倆佰甲發起人楊文全。(謝月琴/大紀元)

楊文全表示,農夫老化現象是傳統追求量產的慣行農業(指追求量產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農作方式),在面對全球化競爭下逐漸衰退的結果。農村的下一代多不願意回來接手這類型農業,同時,在利潤日薄的情況下,更吸引不了年輕人的投入。

楊文全說,簡單講,慣行農業不是缺工,是沒有繼續擴大發展的必要了。以量產為中心思維的台灣慣行農業,早就面對必須轉型的挑戰。

慣行農業須及早轉型

楊文全認為,在新興追求質的農業領域,如:友善耕作,不乏年輕人的投入,它的挑戰在發展出可行的新產銷模式,而不是缺少工人。從這個角度來看,農委會引進農業外勞的想法,只是在想辦法持續鞏固慣行農業的既得利益結構,延緩慣行農業衰退的命運而已。

楊文全表示,鞏固慣行農業既得利益結構的同時,當然就會妨礙台灣農業轉型的力道,遲滯新農業發展的腳步。此外,引進農業外勞所引發的社會衝擊與必須付出的相關社會成本,是這個政策根本無法計算與預估的。

本身是素人農夫,賴青松說,農夫老化現象的觀察,這應該是30年來的長期現象,當農村青年近乎全面地流向都市,今天的窘境早已是可以想像的未來,只是政府始終不願意面對罷了!

賴青松表示,身處農村,在大型專業農戶身上,早已聽聞引進農業外勞的心聲。畢竟人力困窘,人力成本高漲,已是農業長久以來面臨的一大困境。以有機或友善農業而言,相對在單位面積操作上需要更多的人力,這一點,或許更侷限了友善農業的發展。

農業是產業基礎 應嚴肅面對

然而,引進農業外勞,或許能夠暫時紓解燃眉之急。但是,對於農業的長期友善發展是否有益?賴青松說,他自己也沒有深入去思考過。畢竟,農業耕作與生產管理,有明顯農忙與農閒的區別。

賴青松提醒,當農業外勞進入工作現場時,恐怕無法如一般工廠生產線需工穩定,易於估算。儘管直接引進農業外勞,是不少先進國家(如歐美)走過的老路。卻也引起許多新生的社會問題:如偷渡、非法移民等。相較下,社會形態接近,同屬海島國家的日本就較為保守。

他認為,農業是一個社會的產業基礎,甚至是文化根本,政府值得用更深入與嚴肅的態度,去面對農業問題。◇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