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大學討論「香港的民主未來」
【大紀元2014年10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月羅德島州報導)十月六日下午,在羅德島州著名的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威爾森樓(Wilson Hall),五名來自各大名校的嘉賓與百餘觀眾,以「香港的民主未來(The Future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為主題展開了對目前的「雨傘運動」以及香港未來的展望展開了一場討論。到場的有前資深美國外交官、前國務院發言人、現任教於布朗大學的包潤石(Richard Boucher),康奈爾大學的Eli Friedman教授,正在紐約大學讀歷史和新聞雙學位的香港留學生敖卓軒(Jeffrey Ngo),來自布朗大學的Robert George Lee教授,以及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David Rezvani教授。
來賓們首先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對當前香港局勢的分析。
包潤石提到,中國政府為香港選擇特首候選人的做法是不民主的﹐這是對香港公平政府的侵蝕﹐香港是對國際社會很重要的商業與出口地。他還說,現在是站出來說句話的時候了。
敖卓軒向聽眾解釋了這次「雨傘運動」的特徵。第一是學生們的行為都是和平與非暴力的,所以他們也得到了各方媒體的關注;第二,學生們使用了有創意的做法,比如用寵物小精靈圖片來抗議政府使用催淚彈;第三,學生們維持了街道的整潔,因為他們真正關心自己的城市。
David Rezvani講解了四個誤導的斷言,包括:(一)因為中國的經濟狀況比前幾十年好﹐所以中國現在更容易在香港採取激烈措施;(二)目前在香港對於民主的爭執是民主支持者與中共政府的矛盾;(三)中國違背了要以國際民主標準來普選特首的約定;(四)自1997年來﹐中國和香港漸漸更像「一國」﹐並非「兩制」。
Rezvani教授提到,香港的股票交換位居世界第六,並且是中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貢獻者;香港對民主的爭執更是介於民主支持者與香港商界領導者之間;基本法第45章並沒有提到西方社會的標準;香港政府在腐敗控制與政府效率上遠遠超過中國。
嘉賓們講解完後,與聽眾進行了半小時關於香港現狀與未來的問答。
敖卓軒在談到這次雨傘運動的影響時告訴本報記者,「當然是對經濟有一定影響。比如旺角、銅鑼灣,這些很多大陸旅遊團購物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明明對香港有經濟影響,學生們還是願意出來遊行,出來阻止香港經濟的正常運作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學生看不到自己屬於這個經濟發達得益者的一部份。他們覺得這些旺角的商店,他們賺錢的方法是靠大陸遊客去買東西。但是如果香港大部份的學生都不能夠在這方面得到任何好處,不是屬於經濟的這部份的時候,那麼他們會寧願犧牲這一部份香港的經濟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民主等等。因為他們覺得只有民主這個制度﹐才會使得他們的利益得到在政府的保障」。
對香港未來的展望他提到,「如果政府不願意聆聽民意的話,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些學生,雖然他們很累,但還是仍然堅持去佔領這些地方。展望就是,政府真的有誠意派人出來跟學生對談,可能最後沒有公民提名,這是可能的。但是我覺得起碼你要,雖然學生有很多抗議人士,有很多不同的要求,不可能所有的要求都能夠達到。但是雙方都要讓步。而要讓步的話就要對話。我覺得政府先要派人出來對話。因為學生們的誠意是有目共睹的。他們為了要跟梁振英對話,在梁振英特首家的外面留守整個晚上,就是希望他出來跟他們見面。所以現在不是學生不願意對話,而是政府沒有這樣的誠意。或者是政府口說他們願意對話﹐但是沒有任何誠意去聆聽民意的話,我覺得長遠來說是沒有作用的。」
Rezvani教授對目前香港應該採取的最好措施講到,「現在可以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找到支持民主者和支持生意者的利益的平衡」。
來自波士頓的觀眾——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的謝之中提出關於《香港關係法》(注)的內容﹐和最惠國待遇(MFN﹐Most Favored Nation)應每年就該國的人權等方面重新評估的問題﹐現場與會嘉賓沒有回答。
(注):美國國會於1992年通過了一個關於美國政府重新厘定對港政策的法案《美國-香港政策法》(又稱為《香港關係法》),並於2002年1月推出有關規定的修正案。根據此法案,美國政府將繼續把香港視作一個在政治、經濟、貿易政策方面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地區,並在對外政策上把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國大陸政府區別對待。
責任編輯﹕馮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