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術長廊

【水彩行家】品故鄉馥郁芳華3

循陳品華老師彩筆之邀約 分享一份尋訪原鄉的感動 作者:毓修

相遇(天地有情‧無限豐盈)

大自然的奧妙就在於它總是默默陪伴著你撫慰著你,不會硬要強加什麼給你,只是耐心等待你去親近它。多年來巡禮東海岸,讓我從中領會很多。我重複的畫沙灘,學習它的「柔軟」;畫岩石,學習它的「堅毅」;畫大海,學習它的「包容」;畫大山,學習它的「沉穩」;太多隱藏的道理與美感值得我們去發掘。 —品華

姑且不論品華老師的創作意念與企望,若單就寫景技法而言仍值得分享一二。2005年作品「溪石對語」是老師藝術創作重心轉移後之精彩力作,以較少採用之中、近景角度構成;似靜實動的溪水在不同灰調切構而成的大、小石塊間刷起巧妙的飛白並激出躍動的生命力。此靜靜淌過之銀亮織帶串起音樂般動人的午后,看似無情流逝,實則深情擁抱。

陳品華《溪石對語》 76×56cm 2005(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作品「島上的某一天」:清晨的三仙台,寂靜地等待曙光喚醒冷灰的迷濛。在精準的捕捉下,將大地甦醒時清冷海風之體感色域,掌控得非常到位。如睡眼惺忪時眼下焦聚澄澈,周遭散瞳般地呈現出模糊的視覺印象,令人激賞!每年秋冬旱季的台東,植物因水源短缺而開始枯黃,如此蕭瑟的景致怎能不入品華老師的畫單中呢!作品「海邊的工作者」與「飛越過山丘」,對於乾草坡有著精彩的演繹。平心而論,這些令人望而卻步之大面積前景描繪有其寫實完整度要考量,要在雜而不亂的前提下展現豐厚的野趣更非易事。因此老師用濕筆統整乾擦後筆調之燥感,在叢聚和散枝間嚴謹構築、緊湊有致,於留白至敷色間筆隨意到、引人入勝。

陳品華《島上的某一天》_76×56cm_1993(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海邊的工作者》_76×56cm_1992(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飛越過山丘》_76×56cm_1992(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沙‧土

在莽草不易根留之處,大地裸露出原始;沙灘與沃土以其不同的面貌在品華老師作品中撫慰著…,是離人、是遊子,都能在其軟性的灰調中踩踏出圓滿的印記;任潮水一次次刷平創痛或愁思,於再次撫平的當下療癒著。作品「晨光」描寫晨露溼透的沙灘上,礁石、枯木微醺未醒,任性陳臥於舒服的眠床上;海水攬鏡梳洗出灘上的亮潔,細柔綿延於這片無染的淨土。作品「卑南溪河床的沙地」以「之」灣型的河道將溪床切出一道天光般亮白,這是當季限定的圖樣;浸濕暈染之沙土留有乾濕分際的水痕,看似老天爺不經意的巧手擺弄,自然而饒富韻致。

陳品華《晨光》_76×56cm_2008(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卑南溪河床的沙地》 76×56cm 2005(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礫‧石

相較於沙土的柔軟,品華老師更著力於刻畫上蒼賜予台東海岸線上絕美的驚嘆號。因地質特殊,在海潮與天候的雕琢下有著瑰麗嶙峋的丰采。老師以較厚濃的色料鋪以寒暖大調,繼而刀刮塊面、刷筆飛白,如數家珍地將群礁與礫石依照節奏韻律擺設;結構隨意而精準,筆意酣暢中有節度。繼以中明度軟質暖調巧妙平衡礁石之冷寂,並將其生硬銳度予以調降,在沉穩堅實裡隱透著台東人的敦厚樸實;更在彩筆的揮控下沒去觭角崢嶸的獨秀,將之調和成個個精彩、架構緊實的交響詩,雋永且耐人尋味!恰如品華老師堅毅不撓的性格。我們可以從作品「巨巖的心」以及「石梯坪奇景」跟「小野柳奇景」裡讀到其堅硬的外殼下那份建構的豐富與柔軟。

陳品華《巨巖的心》__76×56cm_1993(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石梯坪奇景》_76×56cm_1995(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小野柳奇景》_76×56cm_1995(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溪‧海

從小在卑南溪畔長大的品華老師,對於賴以維生的水資源有著臍帶孕育般的依存感受,它供給土地滋養與生息,亦如母愛般無止盡的給予,任生命毫無節制的攫取。讀作品「粼光燦燦」那條生命之河晶亮地流經冷灰之地,流域所及滋養而欣榮;即使水源已近孱缺,然當枯竭時仍鞠躬盡瘁啊!

海納百川,是育養生命之搖籃。老師的創作雖少以「海」為發想主幹,甚且多數僅點到為止,但仍以綠葉之姿安份而不茍。看似隨意撇加,然潮來潮往之律動筆觸頗能為畫面增添些許動能;也在剛柔分際間拍擊出高光和亮點。作品「三仙浪湧」是少數描繪浪襲礁岩的精彩之作,「海」的深沉是那麼多情而善變,潮起時激昂於雪白浪花中、浪退時纏綿在黯黑石縫裡;筆韻生動、壯闊如太平洋之豪氣,盡納凡塵俗事、滌濾清心,好不悠哉!

陳品華《粼光燦燦》_76×56cm_2005(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陳品華《三仙浪湧》_76×56cm_1993(圖: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原載:水彩藝術資訊 第十六期

責任編輯: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