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畸形發展 實體經濟已被掏空
【大紀元2014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國經濟現下的狀態是實體經濟萎縮,而虛擬經濟繁榮,甚至有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說法流傳。中共財長透露,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需投資5美元。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已經畸形發展,各種稅費負擔也壓垮了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被動搖
在中國大陸一些地方和領域,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出現泡沫化經濟,「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做法盛行,使大量資金加劇泡沫,也進一步助長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會心態。實體經濟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頻頻敲響警鐘。中共總理李克強稱「中國經濟到了今天,不轉型難以為繼」。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普遍面臨成本高、融資難、稅負重等絆腳石。有專家稱,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徵,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與「低產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發展積累的矛盾較多,運行風險加大。
2013中國企業500強數據顯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總額只有500強總和的6.2%,利潤卻佔到總額的35.6%,五大銀行利潤已連續兩年超過500強中全部製造業企業利潤。在2013年,500強中268家製造企業創造利潤4382.4億元,還不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利潤總和的57%。
近年來,銀行信貸投放較多,與做實業相比,資產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報甚至獲得暴利,導致大量社會資本紛紛「脫實向虛」。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表示,從事實體經濟的行業的企業主,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卻只能獲得8-10%的毛利潤,還不如投資到地產、房產或者金融產品,這就會造成經濟非實體化、泡沫化的傾向。
實體經濟「空心化」
中共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日前在中共黨刊《求是》刊文稱,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面臨不可持續的風險。據測算,目前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約需投資5美元;中國平均投資率達到近50%,有些省份甚至達到80%。
王保安亦用了個很貼切的比喻來表示現下體製出現的問題:魚塘中一條魚死了,這是偶然事件;倘若多數魚死了,說明是水的問題。同理,企業普遍缺乏創新意願,說明中國經濟環境、經濟體制和產業政策存在問題。
實體經濟目前出現「空心化」的格局,溫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曾經的「製造業之都」,大量資本游離出實體經濟,轉向炒股、炒房、炒煤、炒礦等投機領域。隨著投機泡沫破滅,經濟陷入困境。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的民間資金在6000-8000億元,這些資金不斷推高一些資產的價格,使得房價等資產泡沫越吹越大。隨著宏觀調控政策加碼,部份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呈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溫州現在的狀況並不是特例,曾經是中國經濟發展「明星」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神木等地,近兩年經濟發展也相繼陷入困境,資產泡沫破裂房價大跌。
以神木民間借貸風波為例,神木民間貸款總額在200億元以上,先後冒出100多家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投資公司、典當行和上千家地下錢莊,大部份家庭甚至政府官員都參與其中。神木縣一些企業主表示,雖然神木縣民間借貸資金有相當一部份進入了煤炭產業,但進入房地產和高利貸週轉的資金也不在少數。
各種負擔壓垮實體經濟
缺乏資金運作的實體經濟還要面對各種政府的稅費負擔,「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是一些企業主的反映,主要原因是各種名目的行政性、壟斷性收費很多。如果把各種隱性、顯性的行政性收費加在一起,加上幾十種稅收,企業的平均稅費負擔高達實際收益的40%。
據《經濟參考報》1月7日報導,福建晉江一家從事貼牌泳裝生產的公司表示,很多時候產品有沒有賣出去,稅都得收,企業繳稅額常常超過淨利潤,有一年淨利潤100多萬元,而稅繳了260萬元。
除了稅收還有各種行政性收費,中小企業還面臨較重的行政性收費壓力。據中國工商聯粗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徵收行政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收費項目達69個大類,負擔較重。
雖然中共近三年曾三次取消和免征部份行政事業性收費共163項,但許多企業仍反映,減免的行政性收費名目繁多,但減免額度有限。在部份稅費減少的同時,新的收費又增加了,如環境評價、產品質量評價等都要收費。另外,企業負擔中占比較大的教育附加、城建附加、水利基金等費用都沒有明顯減免。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