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一天,各色市集陸續進到了嘉義市林森里的「雲霄古道」,一隊小學生也帶著樂器穿過古道曲折的巷弄;當陽光照射在古厝簡陋的十字門楣時,往日寧靜的雲霄古道忽然熱鬧了起來。黃昏時,有人在古厝門前吹起了笛子,一個婦人好奇地從紅磚牆內探出頭來瞧著。
年節到了,「雲霄古道」的居民又懷念起從艱苦中走過來的先民。
南台灣最大的香腳產地
嘉義市民所津津樂道的「雲霄古道」,就是古諸羅城建城時,進出北城門和東城門的通道,是當時來自民雄、竹崎、梅山鄉的商旅及民眾必經之地。現在林森里居民為緬懷當年商旅盛況,就把這條巷道稱為「雲霄古道」。古道是從嘉義市安和街197巷連接和平路361巷,貫穿共和路的巷弄直至忠孝路,長約300公尺,是橫跨忠孝路、安和街之間的巷道。
早期的先民從大陸福建省漳州府雲霄廳遷徙來台,在「雲霄古道」這裡形成一個叫「雲霄厝」的聚落,雲霄古道因此得名。古道所以這麼為市民懷念的理由,也是因為地緣關係。雲霄厝位於地藏庵北隅的巷弄裡,當時香火鼎盛的地藏庵附近的居民多以「剖香腳」維生。香腳就是拜拜用的香,剖香腳是指製香的過程。雲霄厝聚落居民剖香腳的歷史已超過百年以上,是當時南台灣最大的香腳產地,也形成了地方的特色。
婦女練就艱辛的剖香腳工藝
先民開台初期蓽路藍縷,雲霄厝是個貧窮的村莊,居民生活清苦,婦女為了幫助夫婿維持家庭的生計,必須找一個可以顧家又能夠賺錢的工作;幸好附近有香火鼎盛的地藏庵,因此,就以「剖香腳」作為賺錢的工作。當時,雲霄厝的婦女幾乎人人都練就繁複而艱辛的剖香腳工藝。
剖香腳就是將粗大的刺竹,依所需尺寸鋸開後,再以鋒利的柴刀逐次剖成纖細如絲的祭拜用的香心,再經過製香人製成香來販賣;過程包括量尺寸、鋸竹、浸竹、開竹、剖青、取竹材、切絲及展花(俗稱香腳花)曝晒等步驟。
雲霄厝婦女剖香腳須要極高的耐力與毅力,其精神體現了先民刻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剖香腳代表雲霄厝的婦女堅忍不拔的刻苦精神。」至今,老一輩的居民仍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那天,難得在「雲霄古道」裡,重現了婦女「剖香腳」的景象,讓我們來體驗一下「剖香腳」艱辛的過程。
忍痛流血三年方能出師
年輕女師傅手裡握著鋸子,對著一枝粗大的刺竹,細心地鋸著竹節,把粗長的刺竹鋸成一截截適當的長度後,接著就在竹筒上依照所須要的尺寸丈量,然後再把竹筒剖開來。眼看她拿起柴刀專注地把竹面的綠色表皮及內層剖掉,留下白色的竹肉,再細心地把竹肉剖成六個薄片,這樣,就完成了剖粗胚的階段。
接著,女師傅挺直腰桿,眼神注視著手裡的薄竹片,準備再對剖四次,這個時候就是手掌最容易割傷的時刻。過去雲霄厝老人都說,學剖香腳的婦女,手掌的虎口會被割破流血,必需要能忍痛流血三年,才能成為剖香腳師傅。
古道裡還流傳這樣一句話:「過去有人說,雲霄厝的女兒刻苦耐勞很容易找婆家,但外地的女孩子都不願意嫁作雲霄厝的媳婦,因為嫁到雲霄厝來要學剖香腳,要忍受手掌流血的痛苦。」
這時,女師傅已經把這些薄竹片都剖成適合製香的細竹籤了。她雙手捧著由五、六千枝香腳捆成的一束白白的細竹籤,在地上展開來,放在陽光裡曝晒--這就是「香腳花」,有如綻放的大花朵,好看極了。
至今走進古道裡,仍然能聽得到傳唱的童謠:「雲霄厝一年四季都開花,開的是香腳花。」「雲霄厝剖香腳,暗街製木屐。」可見當年雲霄厝剖香腳的盛況。可惜這種特殊的民俗技藝,在三、四十年前因製香過程的機械化,早已走進了歷史。
最近古道又新鋪了石板路,牆上也裝置了如「城隍廟迎媽祖」等地方特色的交趾陶壁畫。到了晚上,古道窄窄的天空點亮了燈籠,煞是好看,又引起了古道居民的思古幽情。
--轉載自《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