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招二免設計 難撼排名觀念
【大紀元1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日電)爭議多時的特招、二免衝突問題,以全國統一錯開日期告結。事件除凸顯行政單位疏忽,沒有優先考量學生需求,也顯示明星高中、學校排名的觀念一時難以撼動。
103年十二年國教上路,高中職、五專升學制度全部翻新,基本上是依第一次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第二次免試入學的順序,依序找到合適的學校。
其中特招、二免時程備受爭議,主因是所有招生流程必須在8月中旬結束,高中職才趕得及完成註冊、編班、排課等作業,偏偏國中教育會考5月中旬才舉辦,連帶壓縮了所有後續招生管道的時間。
考生人數最多、升學競爭最激烈的基北區,原本將特招、二免繳交志願卡設定為同一天,形同逼迫學生「二選一」,引發批評。許多家長、學生希望先讓特招放榜,再根據錄取結果,決定要不要報二免。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李秀鳳表示,癥結點在於基北區二免有「志願序」積分的計算,家長希望先知道特招錄取結果,再依此制訂二免的選校策略。
基北區去年12月開會討論後,決定錯開特招、二免時間,特招時程整個提前,讓學生有足夠時間決定二免的志願序。教育部考量全國一致性,今天宣布同步調整時程。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張文昌表示,事件凸顯政府決策前,沒有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卻優先考量行政的方便。
張文昌說,就執行而言,特招填志願比較不需要思考,按照自己的目標填選即可,二免則比較需要時間考慮。行政單位當初可能沒想那麼多,只因時程壓縮,就把繳交志願卡排在同一天。
另外,事件也凸顯「學校排名觀念」,仍然深植在學生、家長心中,即便十二年國教上路,也難以撼動。如果按照十二年國教的精神,學生都依照興趣、就近入學,根本不用去思考填志願的「策略」。
張文昌表示,都會區家長一直都擔心孩子「高分低就」,但十二年國教制度設計,某種程度就是要導致「高分低就」,讓菁英學生平均分散到各個學校。
十二年國教紛擾至今,大多數爭議圍繞在升學制度,適性輔導、教學改革等更核心的政策,卻很少被提及。
而升學制度的變革,屢屢遭基北區「綁架」,這回特招時程的調整就是一例,問題始於基北區,其他招生區被迫一起調整。教育機關想透過制度設計,引導民眾改變觀念的如意算盤,仍難敵升學主義的龐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