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光微旅》袖珍藝術展 作品欣賞(一)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30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陸篇

西樹

中國大陸袖珍藝術的愛好者雖多,但創作者還是少。來自北京的西樹從小對傳統事物情有獨鍾。聽父母輩提起過往的一些文化習俗,內心十分嚮往。他從電影《霸王別姬》得到靈感,製作了這個戲園子,然而,他表現的不是粉墨登場的熱鬧,而是而且是《曲終人散》的空蕩、狼籍,隱含了對《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省思。

《霸王別姬》,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
《霸王別姬》,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

作品中有許多作者精心設計的細節﹕為了達到逼真,作者經過考據,知道過去這種平民戲園中用的最多的是「榆木擦漆」的木製板凳,於是細心仿制了這樣材質的板凳;也為了表現散場後的凌亂,西樹特別製作了一個吃剩的小糖葫蘆,和其它細小的垃圾一同散落在地面上,特別具有真實效果。

《霸王別姬》,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裡頭的小垃圾皆是用心安排過再呈現的。
《霸王別姬》,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

《寮房》表現的是弘一大師的故居,真實地點因為文革早已不在。而收藏了弘一法師的遺物的「紀念館」,不過是花崗岩地板、白色的牆壁的樣板,是很沒有感覺的。

《寮房》,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尺寸:12 / 50(w) x 35(d) x 30(h)cm,創作背後的故事:這是弘一大師居住過的寮房,傢俱器物,參考了拍自兩家紀念館的照片。建築部分,由於寮房早已在文革中盡毀,只能努力推測還原。用微縮形式重現當年器物,是極辛苦的過程。雖然有照片參考,但有些因為太模糊,或者拍照角度不全,只能靠推測以及查找同時代器物資料進行彌補。舊時代傢俱,即使是簡單樣式,也有說不出的用心,製做微縮過程中每每能體會到些細微精妙的舊式之美。
《寮房》,作者:西樹 Tod Lin (中國大陸),尺寸:12 / 50(w) x 35(d) x 30(h)cm。

一年前日本東京佛教藝術博物館在籌建時,請西樹製作一個弘一法師的寮房,這次展出的是第二個版本。西樹只能根據紀念館裡的一些照片,包括弘一大師當時留下來的一些遺物,有鐘、風燈、一些桌椅去發揮,於是他花了許多時間查資料、推理,考據當時那個年代的實物來還原,以求真實。「如竹床是用真竹子和幾塊板子搭起來的;桌子上的那個筆洗是我用陶瓷燒的,上面有非常細致的裂紋;毛筆就是真的竹子和毛做的,盡量用真實的材料來做。這個舊凳子也盡量仿出古老的感覺。」由於考證實物,西樹可以感受到以前的匠人的用心,哪怕是平民老百姓的一件破傢俱都是很扎實的用心製作的。

訪台期間無意中看到對聯中有一句「一葉知秋」,感到佛門智慧的不同,便在寮房地面上放置了一片落葉,增添了對歲月的哲思。

西樹較喜歡舊時代,他發現傳統的建築結構十分巧妙和完整;古人的智慧令他非常佩服。在製做袖珍藝術中,西樹還不敢挑戰完整的中國古建築結構,因為那精巧的結構和是高難度的,太了不起了。

台灣篇

邱紹松

曾經經營旅館管理的邱紹松於2000年一次國外旅遊中與袖珍藝術結緣,從此自行投入研究與製作,從原尺寸到微縮,從單一到組合,用粘土做出來的人物、疏果、花卉、食物無不栩栩如生。

《尚好清粥》,作者:邱紹松(臺灣),尺寸:1:6/43(w)x33(d)x34(h)cm,創作背後的故事:沒有高檔自助餐的豪華及氣派,路旁常見的清粥小菜充滿了濃濃台灣味,庶民小吃、家常小炒,一碟菜脯蛋、滷豆腐,一盤地瓜葉、秋刀魚,配上一碗熱騰騰的地瓜稀飯,一個人也可以簡單快速的享受美味的一餐,客倌!請問您今天想吃點什麼?

特別是食物和海鮮做的技術非常的逼真,或許和他的餐旅經歷有關,作品細節表現的非常到位。

《邱記活海產》,作者:邱紹松(臺灣)
,尺寸:1:6/52(w)x32(d)x30(h)cm,創作背後的故事:海邊總會有供應新鮮海味的食檔,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任君挑選,論斤秤兩、清蒸紅燒加上幾道時蔬熱炒,三五親朋好友同聚,幸福時刻就此開始。
《邱記活海產》,作者:邱紹松(臺灣)
,尺寸:1:6/52(w)x32(d)x30(h)cm。

林靜宜

林靜宜2005年開始投入袖珍(微型藝術)創作,將過往經驗和生活中的一切演化成創作主題,讓創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一直創作台灣小吃等傳統懷舊系列,作品流露台灣本土特色。

《士林夜市》,作者:林靜宜Melissa Lin(臺灣),
尺寸:1:16/116(w)、55(d)、55(h)cm,
創作背後的故事:陽明戲院是目前士林夜市中尚未被更新的完整地標,建於1949年,由洪氏一家經營。早期每天都有大群男生在戲院前的廣場等候,希望心儀女孩子經過。有約會、看電影、買食物回家,加上乘車旅客,往往擠得水泄不通。老戲院的歷史成為了許多人的共同記憶。(陽明戲院將於兩年內,全部拆除)
《士林夜市》,作者:林靜宜Melissa Lin(臺灣),
尺寸:1:16/116(w)、55(d)、55(h)cm。
《士林夜市》,作者:林靜宜Melissa Lin(臺灣),
尺寸:1:16/116(w)、55(d)、55(h)cm。

她認為袖珍就是夢想的縮影,就像一個立體相片,既能反映最平凡的生活,也能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士林夜市] 製作過程就是實地一攤一攤的拍照,收集資料的過程和完成作品的時間差不多,事先的工作要做的很健全。文字部分全是拍照後修稿縮小列印而成。《士林夜市》是林靜宜第一次製作這麼大的作品,而細緻度比起以往更加縮小(以往都是12分之一,此作品是縮為16分之一)。挑戰性較大且規模更大。

《平溪天燈》,作者:李惠月

李惠月

臺南人李惠月從小已對藝術有興趣。2009年春天,因為看中了一齣韓劇中主角的住所,便開始在家製作袖珍屋。此後開始從生活經歷尋找主題,第二個作品「熱蘭遮烘焙城」就是故鄉安平古堡的縮影。2010年認識更多袖珍愛好者,共同分享創作微型作品的心得。2011年2月完成了描寫自己幼時生活的「童年回憶」, 2012年2月完成了「北海道の朝市」,7月時更以懷念祖母的作品「流金歲月」,參與Melissa籌辦的袖珍網路展。2013年2月完成富台灣地道色彩的「平溪天燈」,更衝出台灣參與香港舉行的中港台三地袖珍聯展。實際的觀看放天燈的現場看很難想像如何去構圖,李惠月卻很成功的把整個環境的空間感和天空中冉冉升起的天燈表現出來。(待續)

《平溪天燈》,
作者:李惠月 Flora Li
,尺寸:1:30 / 125(w) x 75(d) x 67(h)cm。
《平溪天燈》,
作者:李惠月 Flora Li
,尺寸:1:30 / 125(w) x 75(d) x 67(h)cm,創作背後的故事:平溪放天燈祈福活動儼然是台灣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墾丁外有名的觀光景點。平溪當地的特色有車站、鐵軌、老街、石板路、坡地、溪流、夜空的天燈。為了增加作品的命力,作者第一次嘗試製作每個5至6公分的小人,並以安裝燈光、電路,使作品更豐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費城交響樂團將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金梅爾中心(Kimmel Center)舉辦費城袖珍音樂節(Philadelphia Commissions Micro-Festival),包括華裔譚盾(Tan Dun)在內的三位世界知名作曲家的新作品將與觀眾見面。
  • 袖珍藝術的魅力在哪里呢?它它不僅是小巧、可愛,維妙維肖,有時可能勾起童年「家家酒」回憶,但更多的是被它的精緻又真實的程度所驚奇,進而令人想更貼近、更深入。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想重拾昔日香港老街景致,中國新年期間不妨抽空到九龍旺角始創中心去逛一逛,肯定可以記起許多的回憶。20位微型藝術好手,呈現懷舊及現代慶賀新歲情景。
  • 《海鷗食堂》是一部淡淡的、慢慢的、溫暖人心的電影。藍白基調、清爽、潔淨的餐廳、飯糰是食堂的招牌、美味可口健康的青時是主廚的堅持。想不想做下來享受香香的肉桂捲、濃濃的好咖啡?北歐風格的街道、石磚地面,一旁的碼頭市場販賣著豐美的蔬果、花卉。想不想騎著單車享受港邊和煦的陽光?袖珍藝術的趣味就在於此﹕她讓我們追求夢想、留住美好。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