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法語角——趣味法-漢對照(六)

文/慈蕊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4年01月12日訊】Ce qui vient du diable, retourne au diable.
不義之財難安享。

diable:魔鬼;vient和retourne分別是動詞venir和retourner的一般現在時變位;venir de:從……來,來自……;retourner à:回到……,返回到……。從字面來看,這句話是說:從魔鬼那裏來的,還會返回到魔鬼那裏去。也就是說,經由非法或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早晚有一天還會被收回去。

另外還有一條與此同義的法語諺語,更加直接地挑明了這個意思:Bien mal acquis ne profite jamais.(不義之財從來沒有利潤。)

Un singe vêtu de pourpre est toujours un singe.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vêtu是動詞vêtir的過去分詞形式,意為「給……穿衣」,也可作形容詞,意為「穿了……衣服的」;pourpre:紫紅色(的)。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穿了紫紅色衣服的猴子依然是隻猴子。也就是說,雖然外表可以千變萬化,但本質是天生的,難以改變。意思如同中國的成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A trompeur trompeur et demi.
騙子也會被人騙。

trompeur:騙人的,騙子。這句話是說,總是欺騙別人的人總有一天也會被比他騙術高明的人所欺騙。也可理解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氣高一尺,正氣會高一丈,邪氣總是敵不過正氣的。

Il faut manger pour vivre et non vivre pour manger.
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這句話出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後被法國喜劇作家莫裡哀在他的著名作品《吝嗇鬼》中引用,從而廣為流傳,用來批判那些貪食的人。

(責任編輯:德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來到法國,法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語言不通,在和法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會很尷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日的簡單交流,有時還會聽到法國人說一些諺語。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一些法語諺語的使用背景及文化內涵,使說話雙方能有一個愉快的交流,我們特開此專欄。
  • 上一期我們只是對法語諺語做了一個簡單的熱身運動,這期我們將開始正式的法語諺語之旅,通過法語諺語來感悟中法兩個民族的異同。
  • 如今,人人都在為錢拚命,拜金主義的傾向日漸嚴重,金錢的作用被放大了,似乎超越了一切,有沒有錢成了衡量幸福與否的標準,道德則被扔到了九霄雲外。如何擺正金錢在生活中的位置呢,通過諺語來看看法國人是怎樣看待金錢與幸福的吧。
  • 中國人經常用「顆粒飽滿的麥穗」來形容一個人很謙虛,因為飽滿的麥穗總是彎著腰、低著頭。有趣的是,法國諺語中也有類似的形容,只不過把麥穗換成了其它東西。讓我們來看看。
  • 法語諺語中有很多是來源於聖經的,如:★Tu aimeras ton prochain comme toi-même. 愛你身邊的人像愛你自己一樣。我們通常認為「prochain」一詞是「下一個」的意思,但在這裡是「鄰居」、「眾人」的意思。這是耶穌對他的信徒所講的,要像愛自己一樣地去愛你周圍的人、你遇到的所有的人。這體現了博愛的精神,就像法國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
  • Les amis véritables se reconnaissent à l'épreuve du malheur.
  • Les beaux esprits se rencontrent. 兩個很棒的思想相遇了,形容兩個人有同一個想法或對某事物的認知。與之相對應的中國諺語是:英雄所見略同。法語還有另一種說法,只是把beaux換成grands,即 :Les grands esprits se rencontrent.
  • Plus l’ami est ancien, meilleur il est. 這句話是說:越長久的友情越好,越老的朋友越好。中國人把朋友比作酒,朋友像酒,越久越香醇。如人們常說的「朋友還是老的好」。
  • Après la pluie, le beau temps. 雨過天晴。 雨(pluie)象徵著困難或是磨難,好天氣(le beau temps)意味著令人快樂的事。這條諺語告訴人們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如中國人常說的「風雨過後是彩虹」。
  • Au mois de juillet, faucille au poignet. 七月收割忙,鐮刀不離手。Faucille是鐮刀的意思。七月是法國豐收的季節,這條諺語體現出農民們豐收時的忙碌情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