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發明新詞「營養性死亡」遭民眾斥責
【大紀元2013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1958年到1962年,中國大陸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餓死的人數至今被中共掩蓋。《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楊繼繩所著《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揭露,大饑荒期間,中國非正常死亡3,600萬人。8月23日,大陸《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登署名孫經先的文章,稱中國大陸「3年困難時期」出現「營養性死亡」現象,「餓死三千萬」是個謠言。「營養性死亡」這個新造的詞彙一出,迅速成為網絡熱語,遭到民眾一片斥責。
章立凡:這種政體根本上就是藐視生命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7日報導,中國知名歷史學者章立凡,首先批評孫經先及類似的御用學者罔顧事實,其發明的「營養性死亡」等詞彙,成為一個時代「學者媚權」的荒謬記錄:「我想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基本屬於挑戰常識一類的。」
章立凡認為御用學者不斷在玩弄數字,與獨裁統治者如出一轍,斯大林曾言「死一萬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就是數字」,而毛澤東與斯大林等有本質的相同之處,就是漠視人的生命和尊嚴。「獨裁政權、集權主義就是把人看成數字,毛澤東一向玩數字,整人也要有個百分比,動不動就講中國人口多,來原子彈都不怕,死一半人還可以在廢墟上建立共產主義家園,他就是這種思想,其實這種政體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藐視生命、藐視人的價值。」
楊繼繩:「如果不是飢餓,緣何人吃人?」
由於中共當局封鎖這段歷史,研究這段歷史的著作不多,以中國學者楊繼繩的作品《墓碑》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馮客(Frank Dikotter)的《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中國浩劫史》最為著名。《墓碑》記錄的死亡人數是3,600萬,而馮客教授的著作記錄死亡人數約為4,500萬。另外,早在20多年前,因受「六四事件」影響流亡美國的民主人士、前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當年根據趙紫陽指示,曾對「大躍進死亡」做過一次調查統計,得出的數字也是4,500萬人。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7日報導,早在2011年孫經先就曾發表文章聲稱,1958年至1961年期間發生大規模非正常死亡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就孫經先2011年的文章中聲稱的「所謂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是重大謠言」,楊繼繩曾在2012年9月撰文予以回擊。
楊繼繩表示,他的作品中餓死3,600萬人的數字有著堅實的調查基礎,並通過列表給出數字來源等,其中很多是來自中國官方的數據,如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口數據是公安部三局戶籍處(四處)提供的。他亦曾走訪當年四處仍健在的兩個人張慶五和王維志,張慶五表示沒有形成正規的數字,個人估計是2,000多萬;王維志計算的結果則為3,500萬人。
文章除翔實數據之外,楊繼繩還披露史實:1961年底,糧食部長陳國棟、中共國家統計局長賈啟允、糧食部辦公廳主任周伯萍三人受命,讓各省填報一個糧食和人口變動的統計表。經匯總後,全中國餓死幾千萬人!他們三人將這個報告送周恩來,周看了後沒有否定,但指示銷毀這些數據。劉少奇亦曾與毛澤東講:「餓死這麼多人,歷史上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是要上書的」。楊繼繩還表示查閱中國當時各地資料,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吃人事件達數千起之多,楊繼繩怒問孫經先「如果不是極度飢餓,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營養性死亡」遭民眾「拍磚」
大陸江蘇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孫經先發表在8月23日的文章發明了「營養性死亡」一詞,迅速成為網絡熱語,引發民眾「拍磚」。
律師吳革:3,600萬人,如果官方說是謠言,請公佈具體數字以澄清民眾疑惑!
旅美知名作家李江琳:發明這個詞的人早晚遭報應,哪天輪到他們「營養(過剩)性死亡」時,別忘了那些被他們一筆勾銷的冤魂。
錢泉網李樹鋒:現在新名詞層出不窮,從「休假式治療」到「輪流發生性關係」,再到「營養性死亡」。
民眾「靈敏7001」:餓死就是餓死,不要搞文字遊戲,要徹底否定大躍進,我們才能真正反思,不再做愚蠢事情。
民眾「OMG-It-Is-Gaffer」:這報告的作者引用的原始數據的來源究竟是否具有真實可靠性都值得懷疑,當年連親戚來訪都要登記出門,沒有介紹信寸步難行的嚴厲戶籍管理下會有那麼大面積的錯漏和重複?官方的數據裡面有沒有當年地方政府為隱瞞真實死亡情況的瞞報水分?。
民眾「每天都是夏日」:腦殘的人才去區分「餓死」和「營養性死亡」的區別!
民眾「卡廷森林_jt7」:中國社會科學院徹底完蛋了!論證「營養性死亡」不同於「餓死」!好個「科學」理論呀!比戈貝爾更勝一籌啦!
民眾:「abejero」:餓死可以美化成為「營養性死亡」,甚麼時候中文演化成為了謊言的。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