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8日電)少子化現象已避無可避,學校生存問題首當其衝,而私校和技專處境更艱難。因此紛紛把眼光放向海外,盼境外招生彌補少子衝擊。
人口結構快速改變,使少子化現象更加明顯,尤其到民國105年,大學新生將一口氣減少約5萬人,對大專院校來說,可能是存活與否的關鍵點。相較於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和技專校院的情況更為窘迫。私校技專除了設法在國內增加生源外,也紛紛將焦點轉到境外招生。
位於南部的義守大學,在招生上可能不如北部具優勢,但卻積極推動校園國際化,鎖定境外生,以拓展生源。
義守大學校長蕭介夫表示,要拓展生源,境外招生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策略,但台灣的大學要境外招生,還得和大陸、香港的學校競爭,而私立學校還得和國立學校競爭,因此學校必須發展出強烈的特色和競爭優勢,才能吸引境外生就讀。
他也以義守的國際化為例,除了和姊妹校成立策略聯盟外,還安排全英授課的課程,另外還有雙聯學位和境外專班,同時提供獎助學金,加上有義聯集團提供的就業市場潛力,對境外生來說,提供更多便利性和發展性。
從境外生來看,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陸生比外籍生更有發展潛力。他表示,境外招生雖能幫助擴展生源,但近幾年來看,如東南亞外籍生已有放緩趨勢,反倒陸生呈倍數成長,只是學位生有總量限制,因此仍以短期延修生較多。
賴鼎銘認為,陸生比起外籍生更有語言優勢,外籍學生來台後,通常須先學中文再進入研究所或本科就讀,學習上難免也會受語言限制,但陸生卻沒有這種問題,若教育部能放寬總量限制,各縣市也能廣建國際學生宿舍,各校就更有誘因爭取陸生。
除了積極拓展海外生源,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建議還可另闢國內回流生源。
他表示,技職教育的精神是培養實務經驗,若能讓高職生以數年工作經驗換取專科同等學力,重回科大進修,不只可鼓勵高職畢業生投入職場、增加實務經驗,同時也可爭取更多有心進修的工作人士重回學校,也是另一種拓展生源的方式。
面對少子化衝擊,各大學都有場硬戰要打。即使有教育部介入,最後取決的還是市場機制,能受到學生青睞的學校,才有機會在戰場上存活下來。不管目標是國內還是國外,如何打響自己的招牌,成功吸引學生就讀,考驗各校的智慧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