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19日電)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出乎意料未縮減每月購債850億美元的規模;台灣學者認為,美國經濟復甦緩慢,量化寬鬆措施(QE)進場容易、退場難。
由於市場經濟分析師先前預期,聯準會每月收購美國公債的金額將降到400億美元,同時持續收購400億美元的房貸擔保證券(MBS);不過,聯準會今晨決議,維持現行的購債規模不變,跌破專家眼鏡。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升高,票面價值下跌。9月6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飆升至3.005%,創2011年7月27日以來新高。
他分析,市場傳出美國財政部年底前將拋售所持有的部分美國公債,以降低財務負擔;因此聯準會維持QE規模不變,美國公債得以維持價值,便利財政部未來出脫手邊美債。
他認為,美國聯準會推出量化寬鬆(QE)是進場容易,退場難;聯準會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意外的未縮減購債額度,主因對美國經濟復甦步伐仍有疑慮。
他說,聯準會下修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2%至2.3%,低於6月預估的2.3%至2.6%;明年經濟成長率在3%左右。
梁國源說,有人說美國QE進場容易、退場難;事實上,量化寬鬆(QE)是實驗性質的貨幣政策,退場的時間點必須更為謹慎 。
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經濟體質薄弱,像一個氣虛的病人,先前美國祭出量化寬鬆(QE)的特效藥;如今QE思考退場,聯準會對於停藥的時間點,更須小心拿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