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7日電)少子化使許多私校面臨招生危機,教育部考慮開放「校辦企業」,以學校的研發成果成立新公司,並讓學生有更多實習機會。
教育部今天公布「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總經費新台幣202億餘元,於民國102年至106年推動。
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技職教育強調與業界結合,除了現行的產學合作、創新育成模式,教育部也研擬修改「技術及職業教育法」,開放「校辦企業」。
李彥儀解釋,學校有許多研發成果,可以進一步成立公司,由老師兼辦公司業務,學生參與實習、折抵學分。教育部也擬一併調整法規,鬆綁教師兼職的規定,鼓勵教師將研發成果商品化。
被問及是否有「假實習真打工」的問題,李彥儀說,學生實習定位為校內專業課程的延伸,必須有專責單位和指導老師負責,「不至於淪為打工」。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他比較喜歡用「衍生企業」而非「校辦企業」,即衍生學校的研發成果,國外已有許多成功例子。不過目前法令規定,校務基金僅有捐贈所得可以拿來投資,必須先修法放寬。
除了校辦企業,陳德華也說,許多學校在少子化危機下,面臨轉型的需要。目前法規開放學校轉型為教育文化、社會福利財團法人,未來也可能再擴大,例如開放轉型為企業附屬的人力訓練機構,都在討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