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科技新聞

研究:礦物燃料使用過度 致颶風趨頻繁

【大紀元2013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由國際氣候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審查了2012年12項極端天氣事件,其範圍涵蓋美國和非洲地區的乾旱,及歐洲、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和新西蘭所暴發的強降雨。他們發現,人類使用礦物燃料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因素,對此12項極端天氣事件的半數,發揮了實質作用。研究人員還預測,超級颶風在美國和其他地區發生次數將日趨頻繁。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氣候數據中心主任卡爾(Thomas Karl)說:「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極端天氣事件未來頻繁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的改變之下,這些事件的強度是否也跟著改變。」

報導說,這些經過專家精挑細選的事件,其半數呈現的局部現象較預期嚴重,皆源自於海水暖化和氣溫升高,而這兩種因素的形成又肇因於溫室氣體排放及空氣中氣溶膠體(aerosols)的數量增多。

科學家說,去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強降雨及歐洲西南部破紀錄的冬季乾旱,可部分歸咎於人為氣候影響。然而,中國和日本爆發的不尋常降雨,儘管也屬於極端天氣,卻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沒有明顯關連。

美國家氣候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彼得森(Tom Peterson)說,要澄清極端天氣事件的背後成因並不簡單,因為氣候變遷只是促使事件發生的其中一項因素,而不是單一因素。

他說,縱使氣候自然變化因素是發生事件的部分因素,但全球暖化因素才是造成暴雨次數增多及海平面上升的主因。「我們知道全球正處於暖化的環境,其主因是人類燃燒礦物燃料。」

該報告揭示,受人為因素影響最劇烈的例子,是2012年3月到5月美國東部發生的不尋常熱浪,此事件的人為因素約占35%,使酷熱天氣風險暴增12倍。

而2012年9月北極海冰的面積創下341萬平方公里的最低紀錄,僅餘1979至2000年平均海冰量的一半左右。雖然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尚不清楚,但是這種現象卻無法單靠氣候自然變化作出解釋。科學家預估,北極海冰的面積將繼續減少,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前消失。

報告還提及,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在東海岸沿線的紐約州和新澤西州肆虐,本身「須要許多因素共同結合,才能引發巨大影響力。」因此,桑迪是2012年極端天氣事件中,最難充分解釋的事件。

報告警示說,縱使未來威力較弱的風暴侵襲,由於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蝕的因素,也將產生類似桑迪颶風的破壞力。

(責任編輯:陳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