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有寶媽才有媽寶 家長先學放手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2日電)許多大學教授都感嘆「媽寶」學生越來越多,儼然成為繼「草莓族」之後,年輕人的另一個代名詞。

然而教育專家卻提醒,「媽寶」實是來自「寶媽」,該先省思和檢討的,是不懂放手的家長。

台灣大學日前舉行新生日,學務長陳聰富一句「媽寶學生越來越多」的感嘆,連日來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接著在Facebook(臉書)上揚言,不歡迎「媽寶」學生修課。連大學提供品質精美的宿舍,也被家長批評為「還沒賺錢就會享受,難怪媽寶一堆。」

其實比起中國大陸一人上大學,動輒全家出動「陪公子上京」的情況,台灣的「媽寶們」症狀還算輕微。但年輕人過度依賴家長,看在教育專家眼裡,的確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中小學校長協會常務理事、新北市光復國小校長邱承宗指出,「媽寶」學生源自於「寶媽」家長,而「寶媽」則是大時代的產物。

邱承宗說,現在5、6年級的家長,多半成長於現代化、較為寬裕的環境,卻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感到憂心和焦慮。加上孩子生得少,個個都是寶貝,擔心未來會輸人太多,才會拚命把手「伸進」孩子的生命過程中。

邱承宗常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看到幫小孩提書包、提早餐的家長,往往勸導其「放手」,「家長大量涉入孩子的基本生活,就是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媽寶」一旦脫離家庭的保護圈,進入社會之中,往往會遭遇極大的挫折。邱承宗認為最明顯的就是缺乏基本禮節、進對應退失措,因為過去這些問題,都由家長一手包辦了。

邱承宗建議,從小學開始家長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嘗試跌倒、摸索,不要幫忙背書包,孩子才會知道書包的重量,進而學會管理每天需帶的書籍文具。也不要把孩子的一週,全部排滿補習、才藝課,而要保留玩樂、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動機。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認為,一味接受保護的孩子,無法應付現代社會的競爭,社會在批評「媽寶」之前,應先反思成年人自己是不是「寶媽」,有沒有太寵溺孩子。

吳福濱也提醒年輕人要有「自覺」,隨著年齡增長,應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不要以為一輩子都能在家庭的保護傘下。如果家長不肯放手,可以主動溝通,誠懇理性對話,相信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未來,都會願意卸下「寶媽」的工作。

吳福濱並指出,「媽寶」多半產自經濟較寬裕的家庭,年輕人應該有大志向,以為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便人生無憾了,生命中還有許多值得追求的東西,而往往需要經過一番挫折,才能順利摘下成功的果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