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願: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大災星(上)
【大紀元2013年08月20日訊】 37.「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9年後出生的中國人,許多都是從小聽著這首「東方紅」長大的。
無論是報紙廣播、書籍雜誌和電影電視,還是老師父母的訓導,單位領導的教育,往我們耳朵裏灌的,也都是「毛主席」如何為人民操勞,自始至終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這一類的頌揚之詞。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說的很漂亮,什麼「我們的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什麼「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什麼「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什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從小到大,每天聆聽著這樣的教育和宣傳,我們心目中最完美最高尚最崇拜的人當然非「毛主席」他老人家莫屬。
還記得得知他的死訊時,我們是何等的悲痛,許多人的淚水甚至奪眶而出。而當年,像這樣發自內心崇拜他的中國人可以說比比皆是。
但「文革」後,隨著越來越多被官方封鎖的史料披露於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中共宣傳迥然不同的真實的毛澤東——原來,籠罩在毛澤東身上的光環全都是中共精心編造的謊言,他老人家不但從沒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過,甚至連老百姓的生命也一向都沒當回事。
「大救星」其實是大災星。一
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共是利用了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力量才奪得江山的,如果他真像中共所宣傳的那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領袖,建國後理應把提高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的生活水準,放在整個國家發展的頭等位置上,但實際上毛當政後根本就不關心百姓的日子過的如何。有一次,他竟說,「中國地大物博,只有那麼一點田,但是人口多。沒有飯吃怎麼辦?無非是少吃一點。」「吃那麼多把肚子漲那麼大幹啥,像漫畫上外國資本家那樣。」
在毛的眼裏,窮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他曾公開對世界各國共產黨的代表說,「有人說窮是壞事,我看窮是好事。越窮越要革命。人人都富裕的時代是不堪設想的—–熱卡太多了,人就要長兩個腦袋四條腿了。」到了「文革」中,甚至誰提生活水準誰就是「修正主義」。
1953年6月15日,毛推出了他稱之為「總路線」的中國工業化藍圖,毛的工業化實質上是「軍事工業化」,是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
這一年,以軍工為核心的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按照官方公佈的數字,「一五」時期,中國軍事開支和以軍事工業為中心的重工業投資,占總開支的百分之六十一。真實的數字其實更大,而且以後越來越大。而整個國家花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上的錢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是可憐的百分之八點二。周恩來曾把「一五」計畫草案呈報給史達林,當史達林看到軍工在預算中占的比例時,說,「這個比例太不平衡了,即使在戰爭時期,我們的軍事開支也沒有這樣高。」
1965年到1975年十一年間,中國整個城市建設的投資,包括水、電、交通、排汙等,不到同期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投資的百分之四,而對醫療和教育的投資,比中共上臺初期本來就少的可憐的比例還少了一半。
在中共建制後的一段時期裏,中國的工業化主要依賴於蘇聯的進口專案。中國當時把它們稱為「蘇聯援建項目」,給人的印象是這些項目都是蘇聯送的,其實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中國人花錢買的,而付款的方式大多是出口食品和其他農產品。周恩來在國務院說,「我們同蘇聯的貿易是賣出農產品,換回機器」。毛曾對印尼總統蘇加諾說,「說老實話,我們沒有好多東西(出口),無非是一些蘋果、花生、豬鬃、大豆。」
中國耕地只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占百分二十二。這是世界上少見的土地寶貴到不能大量飼養牲口的國家,人民少有肉、乳製品吃。中國人的蛋白質來源主要靠大豆、植物油、蛋品、豬肉,主食是稻麥,糧食傳統上更是依賴進口。管經濟的陳雲說,大清帝國、北洋軍閥、國民黨都是靠進口糧食,而如今,食品要大批出口,大米居首位。1953年,中共中央指示外貿部:糧食、大豆、植物油等,「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來,以供出口。」次年,又下一道命令:「有些商品如肉類,應該壓縮國內市場的銷售,保證出口。有些商品如水果、茶葉和各種小土產,應儘先出口,多餘的再供國內市場銷售。」
在「擠」 、「壓」政策下,受害最重的是農民。毛很清楚農民在挨餓。1953年4月21日,他在一份報告上寫道,「全國大約有百分之十的農戶要遭春荒夏荒,缺乏口糧,甚至斷炊」,這種狀況「年年如此」。
毛一方面大量出口農產品,另一方面卻不向農業投資。一度管農業的鄧子恢對部下說,「我們發展農業生產,是靠的農民的兩個肩膀、一個屁股。」就是說靠的是農民的手工勞動和糞便。
在如此可憐的條件下從事生產的農民,不但要償付毛從蘇聯、東歐進口的大量軍工設備,還要支付毛為了擴大勢力範圍而有求必應的慷慨贈送。
中國不但把北朝鮮、北越等窮國養起來,還對比它富的多的東歐國家也大給特給。羅馬尼亞舉辦青年節,毛一口氣就捐贈了三千噸植物油。而中國產油地區的農民這時一年一人只許留用一公斤,除了做飯還要點燈。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儘管匈牙利的富裕程度與中國比有天壤之別,毛大筆一揮,贈送了價值三千萬盧布的食品,外帶三百五十萬英鎊的「貸款」。毛的「貸款」,他反復說,是不需要償還的。
1953年6月,東德內亂。毛馬上送給東德專制政權價值五千萬盧布的的食品。東德還想多要,要求用機器償付。這些機器當時在中國沒用,外貿部決定不要。但是毛下令接受,說什麼「他們比我們苦得多,我們不能不管。」毛還在這些荒唐的話下麵加圈加點,以示強調。正是中國的食品,使東德得以取消定量配給制度。
當然,毛的慷慨解囊,廣大的中國人民是沒有資格過問的,享受滿足感的只有毛。毛送了東西後便以老師自居,要東德的烏布利希在「鎮壓反革命」上搞徹底,還建議他們學習中國建長城,把「法西斯」關在外面。幾年後,柏林牆還真的修起來了。
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對外援助,也極少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五,美國在二十世紀末的外援遠低於萬分之一。可是在毛澤東時代,中國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國家,1973年外援居然曾達到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六點九二。
這樣置本國人民的福利於不顧,毫不關心百姓生活水準提高的治國方略,其結果必然是廣大人民長時期的普遍貧窮。在毛統治中國四分之一世紀後,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仍困苦不堪。即使在相對優越的城市裏,衣食等必需品都處於嚴格的定量之下。而住,三代同室的情況則比比皆是。城市人口增加了一億,但蓋的新房子寥寥無幾,老房維修幾乎不存在。農村更是一貧如洗,大多數農民吃不飽飯,有的地方成年大姑娘甚至沒有衣服穿,只得赤身裸體。「革命聖地」延安,老百姓比四十年前中共剛到時還窮。延安城裏滿是饑餓的乞丐,有外國人來瞻仰「聖地」時,官方便把他們「收容」起來,遣送回鄉。
毛對他的「子民」的境況知道的清清楚楚。1975年,他對越共領導人說,「現在天下最窮的不是你們,而是我們。」哪怕越南燃燒了三十不停的戰火,經歷了美國的狂轟濫炸,中國人還是窮過越南人!但對毛而言,這一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加快發展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與蘇聯英美爭奪世界霸權。
二
毛不但不關心人民的疾苦,甚至連他們的生命也不當回事。
毛澤東多次說過,為了他的目標,他準備以無數中國人的生命作代價。
1957年,他在莫斯科參加共產黨陣營最高級會議時對蘇聯領導人說,「為了世界革命的勝利,我們準備犧牲三億人。」談到核戰爭,毛還對與會的各國共產黨領導人說,「要設想一下,如果爆發戰爭要死多少人。全世界二十七億人口,可能損失三分之一;再多一點,可能損失一半。——-我說,極而言之,死掉一半人,還有一半人,帝國主義打平了,全世界社會主義化了,再過多少年,又會有二十七億,一定還要多。」在場的義大利代表英格勞斯事後回憶說,當時大廳裏的聽眾都很震驚、生氣,感到「人」對毛無非是數字,死人他滿不在乎。
毛還曾在給赫魯雪夫的信中說,「為了最後勝利,滅掉帝國主義,我們願意獨自承擔第一個打擊,無非是死一大堆人」。當然,毛自稱的「我們」,「死一大堆」的中國人民,是沒有被徵求意見的。
當年,毛領導下的中共軍隊之所以能打敗國民黨軍隊,一個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毛的作戰戰略與策略要高出對手一籌,而在於他和他的手下敢於大規模的、成建制的無所顧忌的犧牲戰士的生命。
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總是儘量回避日軍鋒芒,沒有打過硬仗。打內戰則不同,除了「運動戰」之外,他們多數時候要打「攻堅戰」,「殲滅戰」,把敵軍層層包圍起來,到一定時候,就得發起總攻。只要衝鋒號一吹響,此時,不管敵軍的明碉暗堡是否全部掃除,所有戰士都要從戰壕裏跳出來,往前沖。四面八方,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喊殺沖天……戰士們排山倒海地撲向敵軍陣地……這就是毛著名的「人海戰術」。
電影裏常見這樣的場面:「我軍」漫山遍野撲過去,敵軍慘敗,「我軍」勝利,倒下去的人很少……只有《董存瑞》這部電影,因為需要激發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決心,才閃過幾組「解放軍」戰士在敵軍碉堡裏機槍的掃射下,一片片倒下去的真實鏡頭……也只有在眼看著戰友們一批一批倒下,為了挽救後續戰友的生命,才能瞬間產生犧牲自我「捨身炸碉堡」、「用胸膛堵機槍眼(黃繼光)」的「特級戰鬥英雄」。
國民黨部隊的兩位機槍手,曾坦言他們在「人海戰術」中主動放下武器的經過。
一位當機槍手的「解放戰士」(原在國民黨部隊,被俘後又參加「解放軍」的戰士),評為戰鬥英雄後在慶功會上發言說:「我原來在國民黨部隊當機槍手,打仗時也很勇敢,多次被評為戰鬥英雄。但那時當英雄有罪,因為我用機槍掃射的是我們的部隊。‘解放軍’排山倒海沖過來,我用機槍撂倒一片,又湧上來一片;又撂倒一片……打死無數的人,打得我雙手發軟,但還是咬緊牙關打。我有罪,被我打死的農民弟兄太多太多。最後那次,打得機槍管都發紅了。我心裏想,我這是幹什麼?不能再殺人了,便把機槍一撂,槍管馬上折彎了……就這樣被俘過來,成了‘解放戰士’……」
另一位國民黨部隊的機槍手,被俘後經過教育,「覺悟」沒有提高,回老家當農民去了。他後來對朋友說:「我是有罪的人,當年殺人太多。共軍衝鋒號一吹,黑壓壓一大片如山如蟻般地湧過來。我用機槍橫著掃,像倒堤一樣,倒了一堵,又湧上來一堵。我又直著打,在黑壓壓的人群中打出一條筆直的‘通道’,但只要一歇火,兩邊的人群立即如潮水般的擠過來,一瞬間‘通道’就合龍了……最後我想我不能這樣殺人了,我的良心命令我放下機槍,舉手投降。後來,共產黨勸我加入‘解放軍’,無論他們怎麼勸,我不想再當殺人的劊子手,於是就回了老家……」
這位讀過幾年老書的機槍手還說:「共產黨只要打勝仗,從來不愛惜士兵和下級軍官。我們中國古代嶽飛等名將,非常注重‘愛兵如子’,但共產黨根本不把士兵當人。打仗時,既有明碉堡,也有暗碉堡。他們把明碉堡炸掉後,火力偵察發現不了暗碉堡,便驅趕一批士兵沖上來,暗碉堡的機槍撂倒這一片人,被發現炸掉後,再驅趕另一批士兵衝鋒,去發現另一座暗碉堡……最後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兩位國民黨的機槍手為什麼被俘?他們是被「人海戰術」嚇懵了,良心發現,不願這樣殺人,才放下槍械,舉手投降。「人海戰術」對敵軍的心理威懾、意志削弱和戰鬥力的瓦解,可見一斑。
一般兵書認為,進攻方和防守方的人員傷亡比例,在3:1-9:1之間。中共從來不公佈歷次戰爭中真實的傷亡人數,所有已公佈的數字,不是有目的地誇大,就是有目的地縮小。據有關軍事專家估算,在1947-1949年內戰中採用「人海戰術」,由於是在平原開闊地帶打仗,沒有地形掩護,傷亡人數可能超過「攻防傷亡比」的上項。毛澤東曾經承認: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這是引用古代兵書的說法,他沒有說實話。三年內戰,中共誇耀消滅蔣介石800多萬軍隊,自損多少?只有天知道!按下項3:1計算,也是數以千萬計。「遼沉」、「平津」、「淮海」三次大決戰後,「解放軍」南下時,士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計其數;所有下級軍官都已打光,竟然找不到充任連長、排長的合適人選……只好臨時胡亂湊合一些僅僅參加過一次戰鬥的士兵,去帶兵和訓練新兵。
為了奪得自己朝思暮想的江山,毛就是這樣無所顧忌毫不吝惜的犧牲自己士兵的生命。說穿了,在他眼裏,戰士的生命並不值錢,充其量不過是他奪得江山的工具而已。
如果說毛不把自己士兵的生命當回事,那麼普通老百姓和國民黨士兵的生命在他眼裏就更無足輕重了。
1948年中共攻打長春時,因強攻不得手,改變用圍困絕糧的辦法,欲迫使長春守敵投降。5月30日,林彪下令:「要使長春成為死城!」毛批准了林彪的作法:「嚴禁城內百姓出城。」「只要帶槍和軍用品的人才能放出。」
三個月後,林彪向毛報告說,「圍困已收顯著效果,造成市內嚴重饑荒——居民多賴樹葉青草充饑,餓斃甚多。」對長春守將鄭洞國要老百姓出城的作法,林彪說,「我之對策主要禁止通行,第一線上五十米設一哨兵,並有鐵絲網壕溝,嚴密結合部,消滅間隙,不讓難民出來,出來者勸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後來饑餓情況越來越嚴重,饑民便乘夜或白晝大批蜂擁而出,經我趕回後,群集於敵我警戒線之中間地帶(卡空),由此餓斃者甚多,僅城東八裏堡一帶,死亡即約兩千。」
林彪還說,「不讓饑民出城,已經出來者要堵回去,這對饑民對戰士,都是很費解釋的。」饑民們「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將嬰兒小孩丟下就跑,有的持繩在我崗哨前上吊。戰士見此慘狀心腸頓軟,有陪同饑民跪下一道哭的,說是‘上級命令我也無法’,更有將難民偷放過去的,經糾正後,又發現了另一偏向,即打罵捆綁以至開槍射擊難民,至引起死亡。」
甚至鐵石心腸的林彪也建議「酌量分批陸續放出」難民。報告上交毛後,沒有回音。林彪熟悉毛「默否」的老花樣,便自行做主,在9月11日發出命令:「從即日起,阻於市內市外之長難民,即應開始放行。」但是這一指示未能實行,原因只可能是毛否決了它。只有對共產黨有用的人才能放出。攜槍逃亡的國民黨官兵及其家屬受到特別歡迎,沿途熱情關照優待。留在「卡空」裏的老百姓呢,活過來的人說,吃的是「草和樹葉子。渴了喝雨水,用鍋碗瓢盆接的。這些喝光了,就喝死人腦瓜殼裏,都是蛆。就這麼熬著,盼著,盼開卡子放人。」
當時的長春市長記道,市民大批餓死是在「9月中旬」以後,那時「北地長春,業已落葉鋪地」,供人們充饑的唯一食物也沒有了。五個月的圍困下來,中共進入長春時,長春人口從五十萬減少到十七萬。就是中共的官方數字也承認餓死了十二萬人。
參加圍城的中共官兵說,「在外邊就聽說城裏餓死多少人,還不覺怎麼的,從死人堆裏爬出多少回了,見多了,心腸硬了,不在乎了。可進城一看那樣子就震驚了,不少人就流淚了。很多幹部戰士說:咱們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餓死這麼多人有幾個富人?有國民黨嗎?不都是窮人嗎?」
中共大將粟裕還說,利用餓死平民來迫使守城的國民黨投降這一長春模式,在「若干城市採用」過。
「遼沉戰役」1948年11月初結束後,毛命令林彪指揮下的一百三十多萬人馬入關,準備打「平津戰役」。當時指揮華北六十萬國民黨軍隊的是抗日名將傅作義,面對就要來臨的林彪大軍,傅作義決定向中共講和。
通過傅作義女兒的報告,毛對傅的情況瞭解的清清楚楚。他發覺從這樣一個必敗的對手身上,可以獲得更多的好處:毛要讓全中國看到是他打敗了傅作義這樣的名將。從十一月起,傅作義不斷派人聯繫要求「起義」,毛給他來了個拖延戰術,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拉著他又保持距離,給他希望又教他瀕於絕望。與此同時,毛調兵遣將,把傅的部隊一支支的吃掉。直到中國第三大城市天津落入毛手,顯示出他的戰無不勝之後,毛才對傅作義幾個月前就一再請求的交出北平、華北的和平意向點頭。然後毛顛倒事實,宣佈傅作義只是在天津失陷、兵臨城下的最後關頭,「戰敗了,一切希望都沒有了」,才接受關心、愛護北平的毛的「和平解放」。這就是毛誇耀的「平津戰役」。實際上,華北完全可以無戰事,「平津戰役」根本不需要打。毛為了樹立自己的軍事天才形象,無端浪費了數萬人的生命。
三
毛澤東不但在打江山時從不把人民的生命當回事,坐江山時的他也同樣從沒把老百姓的生命當回事。
劉少奇在1961年初曾告訴蘇聯大使契爾沃年科說,「大躍進」期間共中國有三千萬人非正常死亡。專家根據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測算的結果表明,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大約有三千八百萬,其中主要是餓死、累死的。
「大躍進」一開頭,毛就告誡中共高層做好大批死人的思想準備。1958年 11月21日,毛對中共高層講:除了「大辦水利」以外,「還要各種各樣的任務,鋼鐵、銅、鋁、煤炭、運輸、加工工業、化學工業,需要人很多,這樣一來,我看搞起來,中國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大概是覺得這樣說話太露骨了,毛隨之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說,「死五千萬人你們的職不撤,至少我的職要撤,頭也成問題。」可見,毛澤東對「大躍進」要大批死人早有預感,但他沒有下令不幹,反而示意要下面的人幹,把責任推給他們:「你們議一議,你們一定要搞,我也沒辦法,但死了人不能殺我的頭。」
不僅如此,在為「大躍進」揭幕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甚至還對死亡唱起了讚歌,說死亡是「白喜事」,「是喜事,確實是喜事。你們設想,如果孔夫子還在,也在懷仁堂開會,他二千多歲了,就很不妙。講辯證法,又不贊成死亡,是形而上學」「(莊子死了妻子以後)鼓盆而歌是正確的」,「人死應開慶祝會」。
毛還大講死人的實用價值。1958年12月9日,他對八屆六中全會說,「人要不滅亡那不得了。滅亡有好處,可以做肥料。」
餓死三千多萬人,這不僅是二十世紀最大的饑荒,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饑荒。那麼,餓死這麼多人,是不是因為中國當時生產的糧食不夠吃?非也!
當農村中大批大批死人的時候,中國的倉庫裏其實囤滿了糧食和其他食品,由軍隊或民兵把守。波蘭學生羅文司基親眼看見「水果成噸地爛掉」。可是上面有規定:「餓死不開倉。」那麼,這些東西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主要是用來出口償還從蘇聯進口的那些以重工業為核心的工業項目的。1958、1959兩年,中國的糧食出口高達七百萬噸,可以為三千八百萬人每天提供八百四十熱卡。這還不包括肉類、食油、蛋品等大量的出口。如果這些農產品不出口,中國人一個也不會餓死。
那麼,當時中國是不是必須出口這麼多糧食和農產品呢?情況也並非如此。
本來,按照中蘇協定,中國欠蘇聯的債應該十六年還清。而且,由於毛與赫魯雪夫在1960年鬧僵了,當年蘇聯決定停止幫助中國建設尚未完工的一百五十五個軍工專案,雖然不久又同意繼續幫助建設六十六項,但還是停止了八十九項。因為這些項目的停建,本來用來購買這些項目的食品當然就不必出口了。按理講,中國的食品出口理因有所減少,但實際上卻絲毫未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毛決定五年還清本來可以十六年還清的債務,為此,他要老百姓「勒緊褲帶」,結果1960年中國餓死了兩千兩百萬人。
那麼,毛這麼急於還債,是不是因為蘇聯人的逼迫呢?因為他曾說過赫魯雪夫在大饑荒時向中國「逼債」。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正如中國外交部給毛死後的領導人提交的情況簡介中所說的那樣,蘇聯在饑荒時從來沒有向中國討過債,更不用說「逼債」了。赫魯雪夫當時不僅沒有逼債,而且還主動減輕了中國的債務。他重新調整了盧布對人民幣的兌換率,使中方得益。據蘇聯計算,這一調整把中國欠的債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七點五。當時,是毛自己主動要還債,不僅要還,還硬要從十六年提前到五年還清。
當年的蘇聯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曾對《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的作者回憶說,蘇聯人其時很清楚中國屍橫遍野的饑荒:「你根本不用搞任何調查,只需要駕車從北京飛機場進城就知道了。樹上都沒有葉子。」莫斯科授命他拒絕中國的出口食品,有時候載糧食的船隻被蘇聯人謝絕接受,中國方面卻非給不可。有一次,中方甚至對蘇聯主動提出增加肉類出口,蘇聯人問怎麼可能增加?答覆是:「不關你的事!」
之所以要將十六年的債務五年就還清,毛的另一個解釋是他同蘇聯「要爭這口氣」。實際上,毛的政策從來就不建築在「爭氣」的基礎上。他要的是蘇聯繼續依賴中國食品(蘇聯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占總進口的三分之二),這樣毛就有條件可以誘使赫魯雪夫繼續賣給他軍工項目,從而擴充他爭奪世界霸權的實力。1961年2月,赫魯雪夫主動向毛提出借給中國一百萬噸糧食和五十萬噸古巴蔗糖。毛接受了蔗糖,但婉拒了糧食。這並非出於「爭氣」。就在此時,赫魯雪夫表示願意向中國轉讓米格—21戰鬥機的製造權,毛二話不說馬上就要。
如果毛澤東真像中共所宣傳的那樣,是一心想著人民的領袖,那麼還有什麼比老百姓的生命更值得他最看重和珍惜的呢。當饑荒發生時,他首先考慮的理應是人民的安危,是怎麼延緩還債,爭取外援,讓本國的人民有飯吃,避免死人特別是大批死亡的發生,而不是怎麼讓老百姓「勒緊褲帶」,從他們的嘴巴裏擠出賴以活命的糧食,拿去提前還清欠蘇聯的外債——何況人家不但沒有向他討債,還主動減輕了債務,甚至伸出了熱情的援助之手。但情況恰恰相反,毛明知中國在鬧饑荒,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出口糧食,勢必會造成和加劇大批人的死亡,但他還是在毫無外在壓力的情況下,一意孤行的這麼做。可見,老百姓的死活在他心目中完全是無足輕重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