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紐約市民24小時體驗迷你公寓

多功能傢具「折疊」申展325呎空間

【大紀元2013年08月19日訊】導讀﹕目前紐約人口約有一半是單身,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獨自居住。如此一來,小型公寓愈發走俏。紐約市府解除了公寓面積必須在400呎以上的規定,市長彭博在去年7月舉辦迷你公寓設計比賽,並在今年決定於曼哈頓下城新建55套微型公寓,這個夏天,紐約城市博物館搭建一個迷你公寓樣板房,讓各行各業市民輪流居住24小時,親身體驗生活在其中的感覺。

(大紀元記者王靜、杜國輝紐約報導)8月17日,曼哈頓上城的一棟大樓中的一個普通的房間,從外面推門進去,左邊是廚房,右邊是衛生間,再往裡走是臥室兼客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廚房有8人餐桌、洗碗機、冰箱、微波爐等;浴室有浴缸、洗手池等。房間裡有一張雙人床(queen size),平板電視、桌子、椅子、沙發、衣櫃等一應俱全。空間得到最大化利用,所有的東西都是多功能、可折疊型的;臥室可以用作餐間和客廳;櫃子一直到天花板位置,床可以豎起來藏在牆上,底部作長沙發。椅子折疊起來作梯子用。餐桌、冰箱藏在廚房臺子底下。打開衣櫃,上半部份掛衣服,下半部份有3格抽屜放小東西。燙衣板也是折疊成小小的一塊。打開坐墊,裡面藏了四個凳子。雖然公寓面積僅325平方尺,但是置身其中,一點都沒有擁擠的感覺。

梯子、椅子兩用(攝影﹕大紀元/王靜)

這是紐約城市博物館(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在館內搭建的一個迷你公寓的樣板房,

根據紐約市政府的報告,紐約市2011年的人口高達8百20萬,到2030年預計將增加60萬。現在,紐約有1百80萬戶家庭只由一人或二人組成。但是,紐約市統倉和一房公寓總數隻有1百萬套。為了應付人口的急速增長帶來的房子供應短缺問題,紐約市政府決定建造迷你公寓,並且舉辦adAPT NYC公寓大樓設計比賽,選出中獎者作為房屋模型設計圖。Monadnock Development、 Actors Fund Housing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和nARCHITECTS 三家公司的設計圖獲獎。他們將在曼哈頓中城東邊335 East 27th St建造55套微型公寓。其中40%將作經濟房,其餘按市場價格出租。所有公寓的面積在250呎和370呎之間。紐約市政府為建造這些公寓大開綠燈,特別豁免了公寓面積必須400呎以上的限制條件。

●市民輪住24小時 親身體驗迷你公寓

為讓市民能親身體驗到住在微型公寓的感受,紐約城市博物館邀請紐約市各行業的人在樣板房裡面住上24小時。

應邀住在樣板房的實習生泰勒‧瓊斯(Taylor Jones)說:「我真的覺得不需要更多的空間。」設計既節省空間,又方便、實用。「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席之地,發揮作用。」而且,因為要有效利用空間,住在裡面意味著自我的約束和條理。「保持所有東西井井有條同控制飲食差不多。最開始很難受,但是你會習慣的。」

來自布碌崙的設計師查麗‧斯多門(Challie Stillman)應邀住進在樣板房。「從昨天下午6點開始呆在這裡,到今天下午6點為止。昨天我和室友麗娜‧佛朗哥(Lina Franco)與6位好朋友在這裡吃了一頓晚飯。」她說。她和麗娜都喜歡這個房子,在裡面招待客人很容易。「我們讓8個人在這裡就座,一點都沒有擁擠的感覺。(公寓的設計)很適合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每一件傢俱都有它獨特的功能,都是多功能和折疊的。很適合年輕的專業人士,當然也適合年紀大的人。」

查麗‧斯多門在房間裏,展示折疊的雙人床。(杜國輝/大紀元)


紐約可能是美國最擁擠的城市,曼哈頓島寸土寸金,尤為其甚。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這個只有23平方英里的小島人口密度居然高達每平方英里6萬9千人。在這樣的地方要找到一個既便宜又舒適的住所,對普通人來說,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僅以曼哈頓中城為例,一個5百呎左右中檔的統倉(studio)公寓月租金市場價在2千5百元以上。

社交媒體分析師嘉爾文‧蓋伏(Jarovin Gilvu)說:「(在紐約)我們的居住空間小的已經像壁櫥,人疊人,這個展覽讓我們看到怎麼樣可以塞更多的人進去。從我個人來說,我更堅持要有更多的居住空間,讓人們活得更像人,而不是居住在像籠子一樣狹小的地方。但是對於那些希望找一居室的人來說,這種公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全國房屋和改造協會的志願者凱蒂‧普萊思(Kathie Price)很喜歡這個展覽,她說:「設計者在展出中表達了一種現代的新穎的設計觀念:一切簡化。傢俱的樣式與我所熟知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很像。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很舒適。我已經71歲了,像我這樣的老年人,生活通常需要別人幫助,但是這個公寓的設計給了我很多的私人空間和對周圍環境的可控性,讓我覺得像一個真正的家。」

布碌崙的居民艾倫‧米勒(Alan Miller)和妻子一起看了展覽,他說:「樣板房展覽很有意思。它對於兩人居住有點小,但是我有許多單身的朋友都和他人分享公寓,給他們比較合適,因為在紐約這種地方,單身漢尋找便宜的房子非常、非常困難。」

到紐約來訪問的蒙特利爾電視主持人弗裡德里克‧喬尼爾 (Frederic Choiniere)在紐約住過幾年。他說:「在我們的電視秀裡,我們總是討論大房子、大的環境、更多的空間。我們想知道能否在一個小房子裡居住。但是在這個小小的樣板房,我們發現,如果你想在小房子裡居住,那麼需要更好的(室內)設計,充份利用空間。特別在紐約,住房雖然很小,但是市內有那麼多好的公共場所如餐館、公園、咖啡店等,你可以會見朋友、鍛練等,像這樣的小公寓是比較現實可行的解決住房的方案。」

樣板房裡面的傢俱由資源傢俱公司(Resource Furniture)提供。公司提供的床墊是生物降解型的。該公司市場部主管麗沙‧布萊克(Lisa Blecker)說:「這個微型公寓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能解決一部份人的需求。」

但是,據主辦方介紹,樣板房模型與將在曼哈頓27街建造的迷你型公寓沒有直接的關係。真實的公寓模型嗣後將在布魯克林海軍碼頭(Navy Yard)展出。

樣板房展覽的主辦方之一,公民房屋規劃委員會(Citizens Housing Planning Council )是大力推動微型公寓在紐約發展的獨立機構。委員會副主任薩拉‧沃森(Sarah Watson)說:「騰出空間就是我們的物理空間如何發展的過程。」她說,紐約市是全國最早制定房屋政策法規的地方,現行的法令已經沿用很多年,但是沒有得到及時更新、修改,跟不上發展。而許多其它的大城市如西雅圖、卡爾加里、東京等,為了適應城市人口的增長,早已採用新的法規,但是紐約卻被它的歷史所阻止。「你用的還是1950年代的法律」,如一個家裏面不能住3個以上沒有相關的人。在申請展覽過程中,為了拿到市政府的許可,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跑了7次市政府,僅僅是因為窗戶和浴室的空間與房屋條例有幾英吋的差別。她抱怨說,這些繁瑣的程序是使大開發商在紐約佔領房產市場的主要原因,「你只能讓大開發商去造房子,因為他們有律師、專業知識和錢。在紐約公寓的每一塊空間都有法規規定大小尺寸。」

紐約市的微型公寓預計在今年年底動工,2015年交付使用。共55套單元中將有40%面向中低收入人士。迷你公寓設計展將持續到今年九月。如果您想了解紐約住房設計新趨勢,或者是得到怎樣更好的利用空間的靈感,那就不妨到這裡來看一看。

●比較日本、香港的膠囊公寓

在紐約之前,世界上有的大城市如日本和香港為了解決人口增長和住房供應短缺的問題,也曾出現過類似的迷你型公寓。

日本經濟在70年代高速發展的時候,大量人口涌向大城市。由於日本是人多地少的國家,膠囊公寓應運而生。1979年,第一家膠囊公寓在大阪出現。膠囊公寓價格便宜,生活設施齊備,市場需求發展很大,特別是在東京這種房租昂貴的地方。通常進入膠囊公寓的住客,要換衣服和拖鞋。公寓空間小的只能睡一個人(約20呎)。但是裡邊電視、空調、照明、視聽等設備一應俱全。牆板完全隔音。廁所和浴室公用。租金每晚平均4,000日元(約$40),比酒店便宜。成為加班族的最愛。

香港也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類似的膠囊公寓有以下幾種﹕將一套普通公寓分割成幾個獨立小單位的「分間樓宇單位」。每個小單位面積從幾十到200呎左右,租金從幾百到幾千港元;空間小的只能睡一個人的「棺材房」﹔用鐵絲網把床位圍起來的「籠屋」。租金大約1,200港元。截至2010年,在香港大約有100﹐000人居住在籠屋內。2009年,美國有線新聞(CNN)報導的一間籠屋,19人住在600多呎的空間,共用2個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