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思:劉雲山是美國情報機構扶植的搞笑特工

牛克思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18日訊】在劉雲山主持中宣部下,中共官方媒體頻頻出現搞笑新聞。可見劉雲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扶植的特工,浸入中共高層,不停製造虛假消失及搞笑新聞,以削弱中共宣傳部門的誠信為己任,給境內、外敵對勢力可乘之機,是潛伏「反對派」。

西班牙摩天大樓無電梯假新聞

中共喉舌新華社官方網站以「史上最悲催的高樓:西班牙47層大樓將完工卻忘裝電梯」為題轉載報導稱,西班牙貝尼多姆市的一座47層公寓樓即將完工,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建造方竟然忘了給它設計電梯。

據西班牙媒體報導,該大樓一開始的設計就在45層以上,只不過去年建設方發現,設計圖紙上留給電梯的空間不夠大,只能容納20層高的大樓使用的普通電梯。目前該大樓的建設已完工了94%,全部的269套房已賣出35%,電梯空間不夠大的問題也已解決。

《文匯報》的文章認為,中國有些媒體從海外輾轉捕捉信息,誤譯誤信又不核實,一不小心產出「客裡空」,自己成了「沒頭腦」。悲催的是,最近這樣的「沒頭腦」竟接二連三出現。

官媒以色情電影當「教材」揭西方黑暗面

8月6日,官方網站《環球網》首先以「女囚死刑實錄揭世界最黑暗一面」為題刊出一組照片,「揭露走邪路的國家侵犯人權」。不過網絡上有民眾查實發現,《環球網》是「指鹿為馬」,刊出的照片並非「死刑實錄」,而是外國色情電影《致命注射》的截圖。

黨媒宣傳趙一曼事跡 「手跡」穿幫

8月2日,也是被官方樹立為「抗日英雄」的趙一曼的紀念日當天,中共喉舌媒體《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一則消息,該消息稱,「【77年前的今天,趙一曼英勇就義】1936年的今天,年僅31歲的趙一曼被日軍殺害,英勇就義。她唯一愧對與不捨的,就只有還未長大的兒子……」

同時,《人民日報》在下面刊載的長微博中,簡述了趙一曼的「光輝事跡」並附有相關圖片。其中在談到「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黑龍江省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她給兒子寫了一封遺書」。

《人民日報》在長微博中還加載了一張相關圖片,該圖片顯示趙一曼在火車上寫給兒子一封遺書,書信下款是「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 趙一曼」。

此次官方喉舌宣揚趙一曼事跡的潛台詞,被認為是想通過官方樹立的「英雄模範人物」潛移默化的告訴人們,要誓死捍衛黨的利益。不料,《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重溫的這段歷史卻漏洞百出。

網絡微博上有人提出質疑稱,「關於趙一曼親筆信請教 @人民日報 兩個知識領域的問題:一.中國歷史上甚麼時候開始出現橫格紙的?二.中國歷史上甚麼時候開始使用簡體字的?」

民眾質疑:「遺書」莫非穿越時空?

《人民日報》此次黨史宣傳遭到網絡質疑,公眾抵制官媒「愚民」式教育似乎扇了官方一記響亮耳光。

民眾「來自天使之城」說:橫格紙,簡體字,這趙一曼是穿越了麼?

民眾「鑒證2013」說:1、似乎是圓珠筆,三幾年中國幾乎沒有。2、出現多處六十年代後的簡化字。3、文字為老年人字體,書寫人大於50歲。4、三幾年落款應該用「民國幾幾年」。結論:偽造。

新聞造假造到習近平 中共官媒大地震
「習近平打的」 一波三折真假莫名

4月18日,香港中共背景的《大公報》刊登獨家新聞《北京「的哥」:習近平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並附上了大量照片,言之鑿鑿,有根有據。隨後該新聞被海內外多家媒體轉載。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社中國網事」也於下午2點說:交通部門證實「總書記打出租」確有其事。當天,大陸多家晚報以「習近平打的問民生」為題進行頭版報導,然而,三小時後,新華網卻突然發消息稱,「習近平乘計程車」系假新聞。

令人費解的是,新華社在這一聲明中不但惜墨如金,而且語焉不詳。它絲毫沒有承認此前自己報導的錯誤,並且把全部錯誤都推到香港大公報身上。新華社只用了簡短的一句話就想了結這一重大「假新聞」事件。

同時,大公報也承認了它刊發的「習近平打車記」是虛假消息,並且為此向讀者致歉。另外,與這條新聞有關的許多詞組都被新浪微博列為敏感詞而屏蔽起來。

大公報報導獲得了中宣部的授意與首肯

法廣記者從某位熟悉這次報導的內部人士處得知,大公報該報報導的確獲得了高層的授意與首肯,但該採訪因為是間接採訪,其實並不能證明3月1日在鼓樓西大街打車的的確是習近平本人。
外媒:新聞造假能造到黨一號身上 英國廣播公司週四說,《大公報》由於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因此報導沒有被媒體質疑,而《大公報》否認這一報導的真實性後,仍有分析人士質疑其此番否認背後的原因。

劉雲山控制的中宣部連中共總書記的行蹤都能隨意編造,連馬三家勞教所反人類酷刑的調查報告都可以造假,還有甚麼是其不敢幹的?

相關新聞
劉雲山遭徹底否定 黨校登胡耀邦批康生文章
【周曉輝】內蒙古統戰部長落馬 背後是劉雲山?
習近平以黨校刊物高調批康生 高層駁火延燒曾慶紅
劉雲山蔫了 胡德平「衝擊」中央黨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