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瀏覽娛樂財經消息時,常會看到諸如美容大王、汽車大王、歌王舞王,甚至還有泡菜大王、花王、藥王等雅稱。這些王的稱號,完全有別於傳統文化中「王」的角色和特徵。歷史的造化,也使得這些現代的「王」的稱號,增加了幾多風趣和幽默,成就了「王」的國際多元化,也打開了史無前例的無冕之風。
歷史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契機,也為大眾提供了巨大寬敞的平台,盡情的塑造和展現。以「王」為例。《說文解字》中說王是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說:「一貫三為王。」李陽冰說:「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由此可見,古時對王的標準行仁布義,賞善誅惡。以仁義成就萬物,調和陰陽,經緯天地,和恰黎民。所以我們現在看待古時的王施下的特別事跡,以致使我們回味起來,那些帝王的故事更像是神話傳說,遙遙的佇立在人類文明歷史的最開始。
由於古文化對「王」有著特別的定義,是否尊天道行仁義,也就成了評價王賢德與否的重要標準。如果一個王做了違逆天意的事,導致民眾走投無路之時,民眾就會揭竿而起把其摒棄。《說苑》中記載,武王伐紂前頗有顧慮,於是召來周公旦詢問:「天下謀事的諸侯,都認為紂王是天子,而周只是諸侯。如果以諸侯的身份討伐天子,是不是不道?」周公說:「若紂王真是天子,而周只是諸侯,我們攻打天子,自然是不道,那自然就不用打了。」周公看到武王的疑慮,進一步解釋說:「我聽說,打擊傳統道德的是賊,打擊天下道義的是惡患,而失去民心的則是暴凜之輩。王,你現在征討的是殘害民心的暴虐之輩,而不是在攻打行仁道的天子。」後來武王召見姜子牙時,說:「我想不戰就知勝,不用算便知吉利。這是不是有道呢?」姜子牙說:「有道。王你得天下民心,征討昏庸無道之人,當然不戰便知勝;以賢德伐惡徒,當然不用算,便已知大吉。」
古代的王重守天意,廣施仁政。這一內涵的演繹,在人類歷史留下波瀾壯闊的宏偉篇章。儘管現代「王」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大量形形色色的「王」的出現,也給人帶來思考的機會,讓人從中尋找和比較,從新定義「王」應有的意義。
「王」的存在和延續,在西方是因其延續了真正的貴族精神,意味著尊嚴和品行,懂得尊重別人,代表著榮譽,責任和勇氣;而在東方則是秉承了道,因為道使「王」的文化有了幾千年的發展空間,繼而展現出弘毅和偉岸。
以日本為例,日本的各行各業在技術的接受和應用上,都表現的很先進。日本的國土面積很小,境內也沒有其他可再生資源,但是單憑出色的技藝,成就了大量豐厚的優秀人力資源。而日本的各行各業對技藝的高度重視,又往往上升到「道」的境界,於是產生了花道,茶道,柔道,空手道等說法,這也成就了日本經濟發展的奇蹟。
瀏覽新聞,才發覺,原來「王」的文化並沒有遠去,人們的內心深處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繼續的傳承著這一千百年來最具榮耀的詞。現實展現出別開生動的一面,只要盡心盡力把手中的工作做到極致和興盛,便能成就別具一格的無冕之風,豐富著多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