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掃金 「dama」成美媒專用詞
【大紀元2013年08月15日訊】至2013年初以來,黃金價格一路下跌,但近期黃金價格卻大幅上漲,國際金價本週一升至每盎司1334.7美元,較上週增長4%,更是創下三週以來的最高記錄。美媒稱,帶動金價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是中國國內對黃金的購買需求,這其中,中國大媽的購買力不容小覷,因此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黃金大媽對世界黃金價格的影響實在有限。
今年4月隨著金銀價格的暴跌,「中國大媽」四面出擊,不僅將大陸各個銀樓存貨一掃而空,香港店舖也被大陸消費者擠爆。瞬間「中國大媽」受到全球輿論關注,因此《華爾街日報》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
自4月1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價格暴跌以來,內地、香港乃至亞洲其他多個地區出現「搶金潮」。有媒體稱大陸消費者10天掃金300噸,並將國際黃金價格企穩歸功於「中國大媽」,稱「『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官方的黃金儲備也才1054噸,所以10天購買300噸黃金有點離譜。
不過,數月前國際金價大跌時大舉出手搶購黃金,引起國際關注的「中國大媽」,在搶購黃金後,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最慘被套者深度高達近3成。
據英國《金融時報》對倫敦金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倫敦金2011年第一季度交易了12億盎司黃金,以1,400美元的價格計算,每天約為253億美元。但是,這並未計算各個大戶之間的暗藏交易數量。根據倫敦金交所對世界主要黃金玩家的統計,大戶,包括各國央行之間的暗藏交易,大約為櫃檯交易的十倍,他們估算2011年第一季度,各大戶之間的交易規模為109億盎司,價值152萬億美元,這包括實物交易和期貨交易。若以每個月22個交易日計算,平均每天為2.3萬億美元。與此相比,「中國大媽」們十天買入的300億美元黃金,對世界黃金價格的影響實在有限。
職業投資人黃生表示,「中國大媽大戰華爾街」,這和義和團喊著「刀槍不入」衝向洋槍洋炮一樣,這不是大戰,純粹是送死。
近年來一些英語國家的媒體為了更形象地描述中國特有的現象,創造了很多這種從中文的拼音而來的新詞彙。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報導中國男多女少的現象時,將未婚男子「光棍」直接譯為「guanggun」;美國《紐約客》描寫大陸新一代時出現了「fenqing」(憤青);諸如英國《衛報》等媒體還出現了描述中國人情社會中「關係」的「guanxi」一詞。還有近些年出現的「城管」、「二奶」、「不折騰」等詞也逐漸變成英語裡的「專用名詞」。
(責任編輯:吳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