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察「灰色收費」 美消費者去年損失143億
【大紀元2013年0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3週前,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學生穌利文(Mallorie Sullivan)發現她的銀行賬戶透支70美元,卻不知道爲什麽。後來她才想起來,6個月之前她曾登記加入亞馬遜網站向學生提供的黃金會員試用。試用期已過,亞馬遜網站便自動將她轉爲收費用戶。
《今日美國》報導,該報訪問的許多人曾有類似的經歷,噱頭包括雜誌訂閲、所謂「免費」的信用報告以及音像流媒體服務。這讓他們損失了不少錢。
7月23日,消費者保護組織「賬單衛士」(BillGuard)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每年每個消費者都要為他們不需要或者不想加入的服務多付出幾百美元。去年一年,消費者因這種「灰色收費」一共損了失143億美元。他們分析了5,000名賬單衛士用戶的匿名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記錄後發現,每三名美國持卡人中就有一人有被灰色收費的經歷,平均每人每年215美元。
報告說,引起灰色收費的最常見噱頭是帶有免費試用期、然後不通知消費者就將他們轉爲收費客戶的服務。去年這種服務一共讓消費者損失61億美元。
進行這次調查的謝夫林(Ron Shevlin)表示,這樣的灰色收費雖然合法,但是卻不合倫理,並且不誠實。
消費者自身的行爲也招致了灰色收費。賬單衛士首席營銷官基根(Mary Anne Keegan)稱,很多情況下有人加入了某一個服務的會員,但轉眼卻忘記了。這種收費會員是很多商家的支柱。很多消費者因爲忙於其它事情或者金額不大,選擇不去投訴。
賬單衛士的報告稱,在去年經歷灰色收費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總額在20到50美元之間,平均為61美元。這說明有些不常見的收費數額比較大,拉高了平均值。
謝夫林表示,灰色收費猖獗的一個原因是消費者越來越傾嚮於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作爲支付手段以及網上購物的普及。這些方式可以讓商店更容易保留你的支付和聯係信息。
華盛頓DC的個人財務顧問布羅德威(Dominique Broadway)稱她經常看到被灰色收費的客戶,其最大的由頭是訂閲服務,比如亞馬遜黃金會員和鄰客音(Linkedin)。這些商家都提供升級服務的免費試用期,然後就開始收費。那些自動向客戶寄送產品和自動給用戶續訂的公司也比較常見。比如護膚產品公司Proactiv每隔數月就自動向客戶寄出新產品。
謝夫林說,他希望有新法規儘快要求發卡機構用某種方式監控這種收費。賬單衛士也在和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合作,向其提供欺詐性營銷手段流行程度的數據。這是去年秋天CFPB發起的計劃的一部分,意在鼓勵金融服務產業進行對消費者友好的革新。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