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劉逸明:強「拆」中國駐外大使館的行為藝術

【大紀元2013年07月24日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強制拆遷保持了關注,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表示,隨著地方官員將土地低賣給房地產開發商,最近幾年,強制搬遷現象在中國出現的越來越多。很多強拆工作中都出現了暴力和騷擾事件,這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可以肯定的是,強制拆遷是導致如今中國官民矛盾異常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輿論的反映看,「麻雀行動」策劃的這一系列強「拆」中國駐外使館的行為藝術已經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使得各界人士對強拆這一現象更加重視。不過,這一行為藝術的最終目的絕非只是引起輿論的關注,而是要遏制強拆在中國的繼續發生。

7月10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牆壁上赫然出現了幾個「拆」字,7月14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門前的柵欄上也出現了「拆」字。兩大事件均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強烈關注,媒體紛紛報導,而線民則熱議。

以往,「拆」字上牆可以說是中國所獨有的風景,如今,這種現象出現在中國駐外大使館的建築上實在是令人莫名驚詫。眾所周知,美國和加拿大都是民主、法治國家,尊重普世價值,尊重民眾的居住權,很難出現強拆的情況,即使真的需要強拆,也需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式方可實施。

當看到中國駐外使館遭塗鴉的圖片時,人們的驚異除了因為不相信強拆會輕易發生在所在國之外,還因為這種中國「特產」的「出口」,不少人在微博上諧謔道:「誰說中國的軟實力不強大?你看,中國的價值觀現在正在向西方國家輸出。」還有的網友以調侃的口吻責怪外國的城管不敬業,沒有保護好中國駐外大使館。

在以往,估計中國駐外大使館遭強「拆」這樣的消息很難獲得中國媒體的垂青,而海外媒體則是樂於報導。如今,令人欣慰的是,不僅西方和港臺媒體報導此事,就連中國國內媒體也在得到消息後進行了跟進報導,其中包括《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和《京華時報》。

《環球時報》不僅官方色彩濃厚,而且以鼓吹狹隘的民族主義而著稱。看到中國駐外使館遭塗鴉,《環球時報》自然是坐不住了,於是在第一時間對此進行報導,原以為報導出來之後能得到國內民眾的正面回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新聞跟帖當中,對於塗鴉卻幾乎是一片叫好之音。

顯然,此事跟其它涉及中國的國際事件不一樣,一般中國民眾看到這種消息,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發生在中國各地的強拆民房情景。那個大大的「拆」字,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比中國人更熟悉更有切身感受的了。對於有些事件,中國的左右兩派分歧甚大,但對於強拆民房,卻是一致痛恨,所以,面對駐外使館被強「拆」,不少人都會給予塗鴉者以最深的理解與支持。

在美國和加拿大,信手塗鴉肯定不是一種文明的舉動,然而,被塗鴉的不是別國的大使館而正是中國的大使館,直覺告訴我們,塗鴉者是中國人或者華人,而且很可能是遭遇強拆者。《環球時報》的報導目的或許是對這種行為表示抗議,對加拿大和美國沒有及時制止這種行為表示不滿,但是,事實上,報導讓中國民眾進一步相信,每天都在發生的官方主導的強拆已經令人神共憤了,否則,何必借駐外大使館來表達?

《環球時報》關於中國駐美大使館遭塗鴉的報導出爐之後,各大門戶網站進行了轉載,並推薦到了要聞版塊,可惜,好景不長,不到半天便都撤下。我在第一時間收到了楊建利發給我的圖集,於是將其發佈在自己的博客當中,只是加了少許說明文字,然而很快就被刪除。此次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遭塗鴉,《環球時報》的報導待遇跟此前類似。可見,各大媒體很可能是收到了宣傳部門的指令,相關報導才不得不做了縮頭烏龜。

《環球時報》關於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遭塗鴉的報導內容豐富、可圈可點,算得上是該報少有的客觀報導,裏面大量引述了香港《南華早報》的報導內容,並不忌諱敏感人士楊建利的名字和他的「麻雀行動」,而且破天荒地引述了楊建利的話:「盡一切可能,以和平方式支援反拆遷運動,並承認這個‘拆’字包含政治引申含義,最終是消除獨裁政治」。據報導稱,參與塗鴉事件的人的確包括在中國國內遭強拆者,他們雖然已經移民外國,但仍然對強拆民房耿耿於懷,心繫國內民眾。

因為地價和房價的飆升,強拆在中國遍地開花,幾乎每天都有民眾痛失家園。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早已成為官商勾結的行業,很多商業性的徵地和拆遷都有官方人士參與,員警、城管都樂於充當開發商的打手。強拆遭萬人唾駡,雖然中央政府曾經出臺過多份檔,強調不允許強制拆遷,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地方政府依然我行我素,強拆行為屢禁不絕。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強制拆遷保持了關注,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表示,隨著地方官員將土地低賣給房地產開發商,最近幾年,強制搬遷現象在中國出現的越來越多。很多強拆工作中都出現了暴力和騷擾事件,這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可以肯定的是,強制拆遷是導致如今中國官民矛盾異常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國,強拆景象蔚為壯觀,隨著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如今,反強拆的行動也是如火如荼,不過,因為官方的強力打壓,反抗行動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加上司法不獨立,絕大多數遭遇強拆者都無法通過正常管道討回公道。中國駐外大使館遭遇強「拆」,除了反映出強拆現象在中國的嚴重性外,還折射出了遭遇強拆者求告無門的困境。

「麻雀行動」參與者先後將「拆」字寫上中國駐美、駐加大使館,這稱得上是絕妙的行為藝術,在駐美大使館牆上的「拆」字是黑色的,而且沒有畫圈,當時有不少中國線民為此向行動者支招,讓他們換成紅色,再打上圈。幾天之後,駐加大使館柵欄上出現的「拆」字則是紅色的,並畫上了圈,讓人覺得更貼近中國式拆遷。就在駐加大使館被強「拆」後的次日深夜,中國駐澳大利亞悉尼領事館的牆壁上也出現了「拆」字。

毫無疑問,從輿論的反映看,「麻雀行動」策劃的這一系列強「拆」中國駐外使館的行為藝術已經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使得各界人士對強拆這一現象更加重視。不過,這一行為藝術的最終目的絕非只是引起輿論的關注,而是要遏制強拆在中國的繼續發生。此事能否引起中國高層的重視尚不得而知,但願高層能對此事進行回應,不是譴責塗鴉者,而是更為重視塗鴉背後的原因。

要遏制強拆的繼續發生,僅僅靠行為藝術和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起制度性的遏制力量,那就是進行政治改革,實施憲政民主,當官員的權力真正被關進制度的籠子時,強拆就很難發生了,即使出現了強拆事件,也無需通過強「拆」駐外使館的方式鳴冤叫屈。

2013年7月17日

──原載 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