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3日電)教育部今天說,為普及幼兒教育,並兼顧部落、偏鄉現實環境,將研究鬆綁社區互助式或部落式教保機構設置規定。
為了解社區教保推動成效及實際遇到的困難,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吳宜臻下午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
部落互助托育行動聯盟發言人楊江瑛會中表示,教育部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頒布社區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卻規定要國民小學學區內無公、私立幼兒園、設立登記效期5年及空間設置安全標準等,與社區互助精神牴觸,窒礙難行。
楊江瑛說,依目前制度,部落民眾須上午6時多就將幼兒送上交通車,才有機會受幼兒教育,違背幼兒教育須社區化;有屏東縣滿州鄉部落代表說,他25年前上幼兒園只離家200公尺,現在卻在兩座山外,非常不合理。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邱志鵬表示,目前幼兒教育問題是將幼兒園當成學校,「幼兒園不是學校,卻被用力學校化」。他建議教育部回歸社區思考,不要太注重形式,應滿足社區民眾需求。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黃子騰說,會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一起修改社區教保實施辦法,特別考量原住民地區特殊需求,包括學區、建築材料多元性及幼兒園社區互助設置公共化等,並提醒各地方政府執行時應有彈性或因地制宜,申請文件也應從寬、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