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命運似乎常常取決於機遇,但是真正改變命運的,往往並不是機遇本身,而是人的心念。一念之差,可能是天差地別。
今年的6月25日是韓戰爆發63周年紀念日,88歲的中華民國海軍老兵湯寅山(又名湯富翔)向記者講述了1950年至1954年間,那段動盪的時世中,兩批士兵在同樣的機遇下(自主選擇命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轉向右轉,一念之差、一抬腳之間所帶來全然不同的結局,令人無限感慨。
選擇去臺灣或大陸,5分鐘考慮
1949年,躲在抗日大後方養精蓄銳的共產黨在蘇聯的支持下,經過4年國共戰爭,從剛打完8年抗日戰爭、還未來得及喘一口氣的中華民國政府手裡,奪得了中國大陸的政權。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灣,這一年,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的分水嶺,也是海軍老兵湯富翔個人命運的轉折點。
1950年1月9日午夜時分,一艘英國航空母艦「王家海洋號」緩緩駛入香港港灣,靠上海軍碼頭,25歲的湯富翔等22位中華民國最後一批歸國的留英艦艇軍士在完成4年海軍術科課程後正隨該艦實習。清晨8點,同伴喊醒值完夜班剛鑽入帆布吊鋪睡下的湯富翔說:艦長訓話!
奔向士官廳,艦長向眾人介紹了身旁的英國駐香港移民局官員。湯富翔回憶道,艦長當即宣布22名學員的受訓課程告結束,並且英國政府已於當年的1月6日宣布承認中國大陸新政府,由於這批海軍學員乃是中華民國1946年從大陸送去留英受訓的,遂決定給予自由選擇的機會,凡決定去臺灣的站在右手邊,去大陸的站在左手邊,但不可停留香港,給5分鐘時間考慮。結果有10人選擇臺灣,12人選擇回大陸。
湯富翔是站在右邊的10人之一。他說,雖然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大陸,在臺灣他什麼人也不認識,「但是我在江西讀書時聽瑞金的老百姓都講,共產黨2萬5千里長征的時候,把我們18歲以上的男孩統統抓壯丁抓走,同時共產黨講凡是有100畝地的都是大地主,抓到操場殺頭,把家裡的東西都搬走,將小孩也斬草除根……這是土匪行徑,哪裡是政府呢?」他沒有選擇去大陸。
「忠誠為人」出一念,天無絕人之路
選擇回大陸的12人當天下午就離開了航空母艦,去臺灣的則在次日離開,這10名學員在船邊搬運行李時,香港《大公報》的記者前來採訪。湯富翔說,《大公報》記者告訴他們,「中共已經在香港正式宣布:三月間攻打、血洗臺灣。距今只剩兩個多月的時間,你們選擇去臺灣,不是前往送死嗎?」
回憶往事,湯富翔感慨的說,22位同學當年在香港剎那間分隔兩邊時,去大陸的以當時共產黨席捲大陸的氣焰,又缺海軍,這批英國王家海軍畢業的人才想必會受到重用;而他們10名則投向前途茫茫、危機四伏的臺灣小島,不知自己還能「茍延殘喘」多久,但他們回答記者,自己就抱一信念:忠誠為人,中華民國有恩於他們,自當投桃報李、善始善終,倘若不幸,那也死而無悔:「生為中華民國的軍人,死為中華民國的魂。」
「殊不知天無絕人之路,冥冥之中有定數。」湯富翔說,幾經波折,峰迴路轉,幾個月後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再加上八二三炮戰等,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無法跨越那僅有18海浬的英吉利海峽——歷史上負盛名的「跳不過的矮牆」一樣,中共也無法橫渡80海浬的臺灣海峽。
而臺灣在幾近半個世紀的安定繁榮後,勵精圖治,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的成就輝煌,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亞洲自由民主的燈塔,與世界文明大國分享共同的價值觀,包括美國等129個國家及地區給予臺灣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優惠待遇,這一切令對岸中共獨裁下的大陸民眾心生羨慕,令海外僑胞倍感驕傲,也讓湯富翔感慨萬千。
同袍在兩岸,天壤之別
1979年10月湯富翔以美國公民的身分返回中國大陸省親,順道探聽舊日留英同學的下落。12人中除兩個廣東籍的同學溜入香港外,其他10人都回到大陸,碰面的僅有三人,皆一肚子苦水。「我們可以在全世界到處跑,他們在中國大陸一個都沒有出來。而且由於他們留英的背景,個個被列為牛鬼蛇神,住牛棚豬圈,苦不堪言,有的神經錯亂下落不明,音訊全無。」
湯富翔說,其中一位長的很帥的同學留英時,與英國女孩Margaret成婚,「結果他回大陸後音訊全無10年,一個交代都沒有,她不能進來,他也出不去,夫妻無法團聚不說,在紅衛兵時代,他還被抓了起來,問他:你在英國讀書四年,和英國女孩結婚,又再回來中國,你必是英國間諜無疑。快從實招來,你的上級是誰?聽誰指令?他被打得皮破血流,下放農村勞改8年。」
「那次回大陸我去大連看他,他很後悔:5分鐘決定命運,我怎麼知道呢?早知我就去臺灣了!」湯富翔說,還有一名蘇北的老鄉原來很紅(親共),他選擇回大陸,「後來人都不見了,很慘!其他同學的下場亦當可以想見。」
而回顧在臺的10位同學,除了兩位因病亡故,有三位移民美國,一位移民巴西,一位官拜海軍上將成為潛艇專家,一位轉入外交界,兩位成為工程師,均事業有成、兒孫滿堂,安享天年。兩地相比較,似有天淵之別。
1.4萬中共戰俘選擇去臺灣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軍隊突襲韓國而揭開韓戰序幕,引發冷戰時期自由社會與共產極權兩大陣營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同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北朝鮮的進攻,中共也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協同北朝鮮作戰。當年有1萬4千多名中共戰俘不願回大陸輾轉到臺灣,成為「1.23自由日」反共義士的由來。
戰俘遣返問題是停戰談判後期的焦點。中共方面一直堅持聯合國軍「全部(強制)遣返」所有戰俘,無論他們是否願意回國,這一立場被聯軍拒絕。為了讓那些自願離開共產黨政權的戰俘能獲得自由,聯軍不惜繼續戰鬥了一年多,直到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雙方達成協議,戰俘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去向,戰俘的意向由中立國印度等國的代表負責鑑定。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美軍死亡5萬,中共軍隊死亡70萬至100萬,韓國軍陣亡、失蹤達87萬人,平民傷亡由於中共實行恐怖的人海戰術而高達300餘萬人。這一場空前血腥的戰爭,中國付出了巨大傷亡後,保住的只是金家的無賴王朝,和北韓從此被國際社會孤立。
在不直接遣返的中共戰俘中,超過1.4萬中共戰俘用腳表達了他們對共產政權的唾棄,選擇前往中華民國(臺灣),僅有少部分人選擇返回中國大陸。經聯合國之請,中華民國由陸海空三軍代表各10人組成接收小組,湯富翔作為海軍一員應命,前往韓國接收這批「反共義士」。
聯軍軍官描述:中共恐怖的「人海戰術」
與湯富翔同一簽收帳篷中的聯軍代表名叫瓊斯(Jones),是一位行伍出身,身經百戰的陸戰隊少尉排長,在空檔間湯富翔與他交談甚歡。
湯富翔從交談中了解到,在韓戰中聯軍(多係美軍)多利用武器的「火力」優勢壓制共軍,譬如美軍擬攻下一座山頭必先派空軍投彈轟炸和機槍掃射,再由砲兵將整個山頭轟炸成像一個光禿禿的和尚頭,每片土地幾經翻過兩三次,皆已寸草不生,更無生命跡象,因此中共戰俘跟他談到此種戰況時皆不寒而慄,多是未見敵蹤已命喪九泉,因此共軍傷亡慘重。
但是中共軍隊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以劣勢武器裝備和非常落後的後勤供應,用人海戰跟聯軍的飛機大炮拚殺,造成中共軍隊和聯軍死亡人數比例高達20比1。瓊斯告訴他,他們發現在城堡攻略戰時,中共軍隊必採取「人海(炮灰)戰術」,把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組成隊伍,一波波的往前趕。
「他們先以婦幼、老殘打頭陣,幾個人頂著一張方桌,四周圍以厚被或毯子,在一面大紅旗的前導下,旗到哪裡不顧敵人的彈如雨下,必須跟進不許後退,否則共軍的機槍在後面督戰也將必死無疑。手無寸鐵的百姓成群倒下後,後面還有民兵或投共的國民黨殘軍,消耗了對方的火力後,最後才是共軍自己的正規部隊。」
眼見死的都是老百姓,瓊斯說美軍十分震驚,出於一貫的人道心理,實在不忍心開槍,可這仗怎麼打?「幸而後來聯軍改弦易策,在臺灣招收一大批能講中英文的青年幹部,經過訓練後,派到前線喊話招降,以中文高喊保證不殺的允諾下,引來成千上萬的前國軍官兵棄械投降,這就是為什麼首屆1.23自由日有1萬4千多位義士毅然回歸臺灣重獲自由的實績。」
決定命運的一天:首屆123自由日
1954年1月22日,湯富翔等任務編組成員到達韓國仁川港聯軍總部,提前一天與對口的聯軍代表美軍軍官至現場的簽收帳篷,實地演練一番。
湯富翔回憶,「1月23日當天,義士從板門店出發,他們必須先進入第一個帳篷,那帳篷有兩個出口,一個指向「臺灣(TAIWAN)」,一個指向「大陸中國(CHINA)」,義士可自由任擇其一,無人干預。而後進入第二、第三個帳篷的消毒、洗滌、換裝和進餐等程序,凡選擇去臺灣的戰俘,須列隊循序進入編號從1到10的帳篷,而每一帳篷中均配派有一位負責點交的聯軍軍官代表和一位代表臺灣負責簽收的海軍軍官(當時所有臺灣代表,一律換穿陸軍軍官服裝)。
他們從聯軍代表手中接過名冊,按中文點名並核對人數正確後簽收完成作業, 全數義士14,715人中,除了有傷病的96人由唐塋南與高公魯兩位同學與醫務人員護送同日搭機先行赴臺外,其餘14,619位義士全部搭乘美海軍派遣之大型登陸艦LST,亦於同日啟航赴臺,並於1月27日安抵臺灣基隆港。」
前往臺灣的反共戰俘由基隆上岸抵臺後,被稱為「韓戰義士」,他們在臺北市區遊行,市民張燈結綵、夾道歡迎;全臺灣各大城市自由鐘,也以敲響23下的方式慶祝,並定1月23日為「自由日」,以紀念這群他們眼中的反共義士重獲自由。他們後來都被編入中華民國國軍,並參加了諸如八二三砲戰的戰役,大多終老眷村。
2011年7月3日,湯富翔護送孫女進入淡江大學夏令營學習中文,順道到臺北三峽鎮白雞的榮民之家,會見當年在仁川義士營曾晤見過的老友。他說看到當年的韓戰義士生活在榮民之家,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且有護理與醫生照料,老人退休生活稱心如意,頗感欣慰。
比起韓戰後回到大陸的6千多名戰俘,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扣上「叛國投敵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叛徒」、「特務」等帽子飽受摧殘、受到嚴厲批鬥的境況,二者的遭遇可說是天壤之別。
(責任編輯:索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