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台灣基本學力測驗首日告一段落,中學教師大都認為,基測題目越來越靈活,以往大量寫測驗卷「反覆練習」的模式,恐怕用處不大。
今年是「末代基測」,民國103年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將由嶄新的升學制度(免試入學、特色招生)取代。但不論是國中教育會考或特色招生考試,仍是由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命題,從基測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以往國中生準備升學考試,大都是寫大量的參考書、測驗卷,反覆練習答題技巧,但這樣的學習模式,越來越不吃香。
觀察基測多年的新北市三和國中校長張錫勳表示,近年基測越來越重視活用科學知識,題目敘述不直接抄教材,而是套用進許多生活情境之中,與坊間測驗卷有區別。
張錫勳舉出今年自然科的例子,其中一題要考生設計一套蛋白質酵素分解吉利丁凍(蛋白質成分)和洋菜凍(醣類成分)的實驗,藉此考驗學生對酵素作用「專一性」的瞭解。
還有一題,以藥品設計概念,評量學生對人體消化作用的知識。張錫勳分析,學生必須知道,人體主要透過小腸吸收藥物,因此蛋白質類藥品須有保護機制,才不會被胃酸破壞,根本到不了小腸。
國文科狀況類似,台中市大業國中教師賴宜芳說,今年基測幾乎看不到「純記憶」的題目,歷年常見的句型、六書,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重視文章賞析、歸納、應用的能力。
舉例來說,今年國文選用路寒袖的詩作「陪我走過波麗路」,敘述演員對同台者的愛慕之情,卻無奈只能演著編妥的曲調、走著預定的台步。詩作中的主角期盼演出結束後,兩人卸了妝、褪下戲服,安頓好所有的「偽裝」,趁著濛濛亮的天,「來,陪我/走一段/沒有其他演員的波麗路」。
賴宜芳表示,基測考題要求考生判斷詩作中「我」,並分析寫作手法,包括順敘插敘、象徵、空間變化、角色詮釋等。不再只是從文本找答案,而是觸及更深層的情感賞析能力。
基測另一個趨勢是跨學科、跨領域。桃園縣青溪國中教師許(繡)敏舉例,今年英語科題組有一篇生物實驗的時間紀錄表,根據植物生長情況,繪製成4個選項的圖表題。
許(繡)敏說,國中生在生物科,都做過種馬鈴薯、種綠豆的實驗,也瞭解怎麼作紀錄表,卻很少人知道如何用英語做紀錄。這樣的題目非常有創意,不只是考英語,也考了圖表、生物實驗的知識。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現在國中教科書都是「一綱多本」,關鍵是掌握概念,學生只要讀通一個版本,就能考出好成績。基測題目越來越靈活,例如自然科總共58題,圖表題就佔了39題,重視評量自然科學的整合能力。
三和國中校長張錫勳認為,基測及之後的會考、特色招生考試,雖然還是以選擇題為主,形式較為侷限。但觀察近年基測命題,選擇題只要用心設計,仍能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模式,「與其不斷寫測驗卷練習答題,不如先把觀念弄清楚。」
張錫勳認為,未來將是「學教翻轉」的時代,隨著科技發達,訊息來源越來越多元,老師不能夠只做知識的傳遞、灌輸,而是要教導學生活用知識、用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