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上山下海 記錄特戰英雄蛻變

特戰英雄躍上國際系列之2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培煌台北8日電)「從起初訓練時的眼神渙散,到結訓時越來越清楚的眼神」,紀錄片導演楊守義拍攝國軍特戰部隊訓練過程,「信念是他們背後強大的支撐力」。

「這些小我們快20歲的學員自願受訓,心智堅定,全心全意應付測驗」,楊守義說,這與周邊親友小孩對當兵的心態差很多,學員的價值觀與願意接受考驗,讓拍攝團隊深受感動。

國防部與Discovery頻道合作拍攝「台灣特戰部隊」3單元節目,挑選菁英部隊「陸軍兩棲偵察營」、「水下作業大隊」及「突擊兵幹訓班」,首集「陸軍兩棲偵察營」將在11日晚間9時播出。

深耕生態紀錄片多年的楊守義首次接拍軍事紀錄片,對他而言,在過程中經歷許多「第一次」。

楊守義接受中央通訊社專訪時說,拍攝特殊軍種,體力夠好是首要條件,「整個團隊都要重挑過」,有些場景要在山林或水下長時間作業,讓原本合作良好或資深攝影師聽到時都無法參與。

因此,攝影師有人是「涼山特勤隊」退伍隊員、有人則是專職水底攝影師,加上楊守義曾在部隊擔任過輔導長,大家對整體訓練流程並不陌生,都做足功課。

「為了找好鏡頭,拍攝時的危險動作可能比學員還多」。楊守義談起拍攝突擊兵爬鳶嘴山訓練,人都走在懸崖上,攝影機要比學員早到與晚走,不時還得跨越部隊,動作量更大,若不注意拍攝畫面而看腳下高度時,「攝影師都會抖」。

還有,在金門拍攝俗稱海龍蛙兵的陸軍兩棲偵察營,這些「冬蛙」穿上防寒衣在料羅灣訓練,水底攝影師為了拍攝畫面得在水面上下追逐學員,正值冬季海水溫度極低,體力消耗更快、更辛苦。

「以前拍攝紀錄片的主角通常都能充分溝通與相互配合,但軍事不行」,楊守義說,軍事訓練按表操課,團隊必須配合對方,事前預備得更多,「要不然miss的東西就追不回來」。且軍事紀錄片主角就是團隊,一次訓練3個月左右,每天訓練課程都不同,所有畫面都要取材,後製才能充分剪接,呈現最有張力影像。

拍攝團隊最高紀錄曾經從清晨5時一直拍到隔天凌晨3時,當時是海龍蛙兵結訓週,「我們在等最好畫面」。

訓練會成功,也會失敗。影片除呈現高強度的訓練畫面,也帶出學員分享訓練點滴時的柔情,有學員被退訓時哭了,但隔天還是得拿起背包往前走。

當拍攝進入後製階段時,楊守義剪接畫面,發現學員受訓後膚色明顯變黑、肌肉線條變壯,甚至眼神開始顯露殺氣,在過程中他一直被這些畫面所感動。

比較國外特種部隊影片,「身體撞擊的力度是相當的」,楊守義說,他在拍攝第一天就被學員訓練過程所震撼,這就是他想要的,學員忙於應付太多、太強、太複雜的訓練指令,身體承受極大疼痛與壓力,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靠近臉部的攝影機,「很真實,這跟其他紀錄片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