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盧太城5日綜合報導)消基會今天公布市售糙米調查,發現虛報糙米等級情形。農業人士指出,機器篩選只是外觀差異,三等米不代表劣米。
消基會公布的調查調查,20件樣品中,6成的業者未確切落實糙米的分級品質標示,發現標榜有機農產品卻檢出農藥,或標示一等米,卻填充三等米或級外米。
花東地區是台灣重要的食米產區。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張智超表示,被驗出有農藥殘留或拿次級米混充一等米的業者,花蓮縣政府已展開庫存米抽驗工作,並要求相關農會把現有的300箱相關米品下架,待檢驗證實沒問題後,才能上架販售。
張智超表示,碾米過程無法避免會造成部分米粒破碎,稻米等級是依據碎米率高低而定,農會以機器篩選稻米並分級包裝,雖然分出不同等級的稻米,但只是外觀上的差別,稻米品質基本上都相同,並非三等米就是劣等米,但因分級牽涉到包裝和標示,縣府將加強要求農會落實篩選把關工作。
台東縣池上地區農會強調,食米分級一律採用農糧署規定的CNS標準,池上農會生產的白米或是糙米分級都是採取CNS(國家標準)分級,從一等到三等,會清楚的標示在包裝上。
至於有機米的農藥殘留問題,池上地區農會表示,有機米的控管相當嚴格,在農田生產端時,必須有合格的驗證,包括土壤、水質和重金屬含量;收成後加工線更要獨立作業,獨立儲存、獨立包裝,不能和一般良質米一起作業。農民還有生產履歷,記錄有機米的栽種、收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