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28日訊】中國足協打著行業協會的幌子,是一個典型的官僚機構,它是體育總局直屬的一個分管足球的職能部門,不是一個獨立運作的民間機構和社會團體。它高高在上,站在官方的立場,代表的是官方的利益,而不是像別國的足協那樣代表俱樂部的利益,也不可能真正為俱樂部服務。按照國際足聯的章程,足協應該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民間體育組織,政府是不能干涉足協工作的,總統也無權干預足協事務,無權決定足協人選,這是國際上通行的準則。其他國家的足協都是由俱樂部選舉產生的,代表的是所有俱樂部的根本利益,重大問題比如行業規劃、規則制度、市場運作都需要和俱樂部討論、民主決策,重大事務也需要向俱樂部和社會公告。俱樂部可以監督足協,對足協的工作也是有目標要求的,如果足協損害了俱樂部的利益,損害了這個行業的總體利益或者工作不能夠使俱樂部滿意,俱樂部是可以向足協問責的,可以更換足協負責人甚至改組足協,當然這得經過民主的程序。
在其他國家,只要俱樂部遵守遊戲規則,足協是不能夠干預俱樂部的運作和事務,而俱樂部是可以監督質疑足協的工作的,對於如何改進存在的問題,如何推動足球運動的發展,俱樂部都是有建議權的,只要大多數俱樂部同意,足協就必須做出改進。而中國足協恰恰相反,可以對俱樂部頤指氣使,而俱樂部則無權過問足協工作,俱樂部到足協辦事,就像跑衙門一樣,還要看臉色,請客送禮,特別是那些小俱樂部,更是要低三下四,忍氣吞聲,再不滿也不敢吭聲,否則就要被穿小鞋。因為足協官員是國家幹部,端的是鐵飯碗,而俱樂部又無權監督足協,所以足協官員有恃無恐,可以利用手中權力像俱樂部索拿卡要,俱樂部敢怒不敢言。
在其他國家,足協除組織聯賽,執行好規則,維護好比賽的公平公正,最主要的工作是推廣足球運動,聯賽雖然重要,但只是足協工作的小頭,而推廣才是重中之重。因為只有把市場烘托起來,把蛋糕做大了,這個行業才能生存。推廣足球運動,樹立行業形象,擴大足球影響,發展校園足球、草根足球,搞好市場開發,培植足球文化等等,這些都是足協的日常工作,歐洲的具體情況我不是很瞭解,在亞洲,日本足協這方面做的是特別好。日本足協為了推廣青少年足球,把退役球員組織起來,進行培訓,培養了數萬名基層教練員,主動到學校、社區和企業教球。教練分為專制和兼職兩種,專職主要在學校帶校隊教體育,而兼職的主要是定期去學校或者社區指導小孩踢球,而且都是免費教球。教練的工資或者津貼由足協、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日本足協用於足球推廣的費用,占總預算的一半以上,真正做到了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每到假期,日本足協都要和教育系統合作舉辦青少年比賽和足球夏令營等各種活動。正是因為日本足協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一點點積累,才有了日本足球的崛起和騰飛。而中國足協,幾乎把工作重點都放在可以出風頭的聯賽和國家隊上,雖然也有青少年足球管理部門,也喊校園足球,但都是停留在口頭,沒有落到實處,沒有人做那些默默無聞的不起眼的推廣工作,他們也不懂的怎麼做。
中國的足球俱樂部也不是真正的足球俱樂部。這些俱樂部不是在足球普及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而是由專業隊改造過來的,本身就先天不足,缺乏堅實的基礎和深厚的底蘊。許多企業搞足球,不是真正喜歡足球,而是把足球當做宣傳企業形象、擴大企業影響的工具,和政府討價還價的一張王牌,是一種短期的企業行為,並沒有長遠的目標,基本上都是得過且過。一個職業俱樂部,最起碼的要求是能夠在經濟上自立,中國足球職業化20年了,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俱樂部能夠自負盈虧,每家俱樂部每年都是巨額虧損,全都是靠輸血維持,這種俱樂部怎麼可能長久?職業化20年,北京國安是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家沒有改換門庭的俱樂部;申花名字雖然還在,但也換了東家;其他俱樂部的變動就更大了,職業化初期的那些俱樂部很多早就不復存在。現在很多俱樂部也是在勉強維持,每年都有俱樂部動盪不安,企業不堪重負,俱樂部就不存在了。
中國足球現存體制的最大弊端,就是職業足球和社會足球完全脫節,致使踢球的人越來越少,足球運動後繼無人。本來足協應該在職業足球和群眾體育之間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但足協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完全推給了社會,推給了俱樂部。足協高高在上,領導要的是政績,要快出成績,誰會去幹那些賠本賺吆喝、費力不討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傻事呢?而俱樂部競技任務很重,生存壓力很大,關心的是成績,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推廣足球,能夠把自己的梯隊搞好的俱樂部就很不錯了。中國足協總想走捷徑,熱衷於選外教,送小孩去國外訓練,期望立竿見影,其實這些舉措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足球運動沒有捷徑,遵循足球規律,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踏踏實實的做,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就是捷徑。
中國足球職業化搞了二十年,不但沒進步,反而倒退了,許多地方甚至不如專業化時代。專業時代還有基層培訓,還有業餘體校,多多少少也能培養一些人才。其實中國職業化初期的那些明星球員,像郝海東、范志毅、高峰、黎兵、馬明宇、姚夏、徐宏、彭偉國等人,都是專業體制培養出來的。現在政府的體育部門沒有球隊,自然就不培養人了,完全靠社會培養,而社會又沒有這樣的培養機制,培訓不出來,專業化的老本也吃光了,整個足球運動都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偌大一個中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不過幾千人,俱樂部也不過幾十家。而日本的註冊球員,比中國多一百倍以上。
在職業化的初期,各地雨後春筍的建立了一大批足校,由於羨慕球員的高收入和明星生活,有一大批小孩到足校接受足球訓練。但昂貴的學費、簡單粗放的管理、以及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等不正當競爭手段使孩子和家長深受打擊,而且超低的成材率、渺茫的前程也使孩子和家長望而卻步,他們認識到了想通過足球改變命運一夜致富是很難實現了,於是紛紛放棄了足球夢,那些竭澤而漁的足校也因此而關門大吉了,真是漲潮也快退潮也快。
中國足球也喊青少年足球,也做了一些工作,為甚麼收效不大呢?因為中國搞青少年足球的目的和其他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其他國家培養青少年踢球,是培養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愛好、鍛練他們的身體、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協助精神,是國民教育的一部份,而不是以培養專業球星為目的。有天賦的孩子,自然會被球探相中繼續深造,大部份的孩子都是以享受足球這項運動為目的。而且都是利用業餘時間踢球,不耽誤學業,也不收費。而中國搞青少年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選拔好苗子,就是要培養職業球員。從小灌輸這樣的意識,從小就放棄學業接受專業訓練。但能成為專業球員畢竟是少數,大部份人實現不了目標就中途放棄了,所以反而是欲速而不達。而且中國小孩接受足球訓練的學費很高,甚至比上大學的學費都高,草根運動搞成了貴族運動,當然不會有甚麼好結果。
中國足球輸給泰國隊,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東南亞足球進步很快,泰國足球是東南亞足球的代表,具有鮮明的技術特點,是典型的小、快、靈的東南亞足球。腳下技術很細膩,配合很嫻熟,反應很快,意識上佳,有流暢的配合和豐富的戰術打法。在技術上泰國隊比中國隊是有優勢的,中國隊比泰國隊強的地方就是身材佔優,但這種優勢不足以彌補技術上的不足。泰國足球運動非常普及,有上百萬人踢球,比中國多得多。而且泰國隊近年來多次打入亞洲區10強賽,而且在10強賽中還戰勝過伊朗這樣的勁旅,中國隊能行嗎?中國隊輸給泰國隊,有偶然也有必然,沒甚麼大驚小怪的。現在西亞足球依然強勁,日、韓、澳三強難以撼動,中亞足球不好惹,東南亞足球又在崛起,中國足球未來的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