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外電評論

普立茲獎得主:缺乏自信 中國建築仿造成風

【大紀元2013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在中國,日常生活的最大特色,就是一個人周遭所碰上的事物,有許多是從別處挪用過來的。中國許多城市的外觀常常借用外國的構想與觀念,舉凡衣服、流行音樂、現代藝術與電影皆然。日前《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甚至有一位智慧型手機的執行長,還常常刻意把自己模仿成賈伯斯(Steve Jobs)呢。

曾榮獲普立茲獎的記者和作家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書評》(NYRB)撰文稱,全中國的主事者都忙著遷移鄉村居民,剷平村莊,將幾千年來象徵小農的村莊,改換成美國式的企管農業模式。同時城市地區也大多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即使是以美麗聞名的城市,如今也趨向一致性,缺乏特色。

以杭州市而言,沿著大運河的濱水區除了一座石橋外,全都被剷為平地,其餘的地方就成了新的公寓大樓與酒吧。無錫的情況甚至更糟,為了迎合工業園區的美學標準,這座老城市全被翻新,變成195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城的風貌,其周圍伴之以公路、購物中心與各個分賣的區塊。

文章說,如今中國引人注意的新建築,幾乎都是西式或抄襲自外國的式樣,簡直是氾濫成災。例如現在的一、兩條時髦的娛樂老街,雖然也追求一些復古風貌,但通常只能引起一些懷古之思,而不能堅持其特有的歷史風格。

是甚麼原因使中國著魔於這股外國風?張彥說,我們或許可以從薄絲克(Bianca Bosker)動人的新書《原始副本──當代中國的建築模仿》(Original Copies: Architectural Mimicry in Contemporary China)得到一些答案。薄氏在書中談到1990年代不動產私有化後,上層社會在郊區的建築,他們不只是蓋個人的房屋,而是仿造歐洲與北美城市的風貌,以鵝卵石巷道、貌似教堂的建築(實際是當作音樂廳)、塔樓來構築整個街景。例如他們將惠州市仿造成奧地利的哈修塔特(Hallstatt)村,杭州市以湖水聞名,如今則仿造成義大利式的威尼斯建築、水道與平底船。其他城市則仿造成荷蘭殖民式的連棟屋、德國式的連排屋與西班牙式的住宅。

張彥稱,《原始副本》對中國這種新建住宅的熱門情況著墨甚多,薄絲克認為其理由是:中國的文化高度重視仿造,人們對複製與模仿他人的創意不會給予負面評價。她認為,中國人的觀念裡,偉大的書法與繪畫大師通常都會先模仿前賢,其後才能創造出卓越的作品,模仿是一種崇拜,高品質的模仿是真正創造的先驅;但是硬要認為中國城市那種二流的仿造是中國文化,則未免牽強。

這與分售的區塊土地迥然不同,這些區塊土地使用昂貴的建材,如義大利大理石、法國大吊燈與美國地毯作為賣點,但很快就被認為是劣質的仿造品。誠如薄絲克所認為,那些建築不顧原作的比例,為了凸顯某些特色而加了塔樓或時鐘,反成了滑稽的模樣。這幾乎不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常軌,中國的複製品雖改變原貌,但仍保留其精髓,而如今那些建築只成了行銷西方文化的花招。

薄絲克對這種新建住宅最有說服力的解釋,就是經濟因素:中國人傾向認為自己的文化落後,老建築讓他們想起中國的貧窮與落後,而非光榮的歷史;反之,如能實現西方的生活水準,則是達到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所以對開發商而言,複製外國城鎮的建築受到認可且可抬高價碼,尤其中國的新富廣赴國外旅遊,已熟悉外國的風格。

比較困難的是如何在這波模仿中辨認中國人的本質態度,因為使用這些新建築的幾乎都不是一般百姓。結果這些新建住宅即使是在富裕的城市,諸如北京、上海、廣州,都沒有多少都市計畫的眼光,更遑論二、三線的石家莊、濟南、無錫、合肥等城市。這些地方大多數的新建住宅是一場建築夢魘,蓋這些房子的技術官僚只想安置上千萬被踢出自己土地的農民,哪顧得甚麼風格。

文章最後認為,中國當然有具備創造力的建築師,例如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

得主王澍,他以拆除後的磚瓦與木樑創造自己的建築風格。過去中國要展示建築物會去找外國人,如今會委託像王澍這樣的人。

然而現在仍不清楚,像王澍這樣的創造性思維能否代表中國的未來,或者仍然只是接受西方教育與滋養的化外之地。仿冒在中國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在於中國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中共領導人想把國家轉變成文化大國,但至今仍嚴格管制知識份子的生活,致使他們不能發揮自由的思想與觀念。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