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溫哥華新聞(卑詩)

加西海域處大地震區 已進入強震週期

【大紀元2013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溫哥華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太平洋海岸在過去1.1萬年中,已經經歷了22次大地震,甚至卑詩海岸300年前還經受了一次9級大震動。而現在,下一次大地震正在逼近。

  

由著名的皇家路大學(Royal Roads University)、卑詩大學(UBC)、加州大學以及加拿大地質勘探局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對卑詩省溫哥華島西岸的Effingham Inlet中的沉澱物進行了深入分析。

  

報告作者、皇家路大學的Audrey Dallimore說,研究人員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radiocarbon dating),來檢測上一次發生在該地域、從溫哥華島北部延伸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型逆沖區地震(Megathrust Earthquake),上次的大逆沖地震大約發生在300年前。

卑詩海域500年一次大地震

地球上最大型的地震都是所謂的大型逆沖區地震,即板塊互相擠壓而積聚強大的地應力、超過容忍極限後產生的逆沖型地震;,也是已知唯一能產生矩震級可以超過9.0Mw大型板塊活動。自1900年起5次規模超過9.0的地震都是大型逆沖區地震。

  

大型逆沖區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中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俯衝帶(subduction zone),通常會導致海嘯。

  

儘管在加拿大有據可查的歷史中,太平洋西海岸尚未發生過大型逆沖區地震,但研究人員卻發現,溫哥華島海岸外200公里的卡斯卡迪亞(Cascadia)俯衝帶,每隔五百年就會發生一次大逆沖地震。

  

Dallimore在聲明中說,「上一次源起卡斯卡迪亞俯衝帶的大逆沖地震,發生在公元1700年前後,因此我們現在已經處於下一場大地震的風險地帶。」

  

他認為,儘管大地震可能發生在明天,也可能是百年後才會發生,但類似本次對地震歷史的研究,能夠幫助大家理解地震活動的本質和頻率,也有助於加拿大沿海地區改進對地震風險的評估和應急準備方案。

上次大地震300年前 下次何時震

1700年卡斯卡迪亞大逆沖地震,矩震級為8.7至9.2,源起於太平洋下的胡安‧德富卡板塊(Juan de Fuca Plate),該板塊起於卑詩溫哥華島中部,沿太平洋西北地區海岸伸展。這場地震造成的斷層長度約為1000公里,平均落差約20米。這場地震還造成了襲擊日本沿岸的海嘯,同時也可能是俄勒岡州著名地質結構眾神之橋(Bridge of the Gods)的成因。

  

而卑詩省很不幸的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這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全長4萬公里,呈馬蹄形。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世界上90%的地震都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帶。

  

根據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和地質勘探局的記錄,加西每年發生超過1000次以上的地震,而溫哥華島西海岸在過去70年中,更是發生了超過100次的、震級5.0以上的大中型地震。

  

距今最近一次的大逆沖地震,是發生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震級同300年前卑詩省的那次卡斯卡迪亞地震相同。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最高40.1米的海嘯,破壞巨大,生命、財產損失嚴重。

科學家:卑詩海岸大地震破壞力更大

在2011年日本大海嘯震動全球之後,科學家們對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地震和海嘯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據此對包括卑詩省海岸在內的太平洋西海岸地區,提出了超出預期的警告。

  

去年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科學家們發現,沿著卑詩省海岸、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卡斯卡迪亞俯衝帶發生大地震的危險和破壞力,將比預期嚴重的多。

  

內華達州立大學的埃德森(John Anderson)認為卡斯卡迪俯衝帶可以被視為是日本東北區域的完全鏡像。埃德森從日本大地震中編譯了地面運動的數據,並將其覆蓋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圖中的類似斷層上。他發現,根據日本東北地震的地面運動推斷,卑詩省、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沿岸區域的震動強度將會更劇烈。

  

雖然溫哥華、西雅圖、波特蘭等城市距離海岸都足夠遠,可能會躲過最劇烈的地震衝擊,但所有這些城市都位於地震時期的盆地,將會像類似浴缸裡面的波動那樣增強放大地面的震動。埃德森指出,盆地裡的震盪遠比堅硬的岩石來的強烈,因此一旦大地震來臨,對太平洋西海岸地區的衝擊,將比日本大地震更劇烈。

========================================

桌子、牆角處,如廁所、小廚房是地震來襲時家中最好的藏身之處。圖為日本靜岡縣地震防災演示。(Getty Images)


防範地震 從自身做起

(大紀元記者何堅溫哥華綜合報導)溫哥華市長羅品信提醒溫市居民應提高防範地震的意識。

羅品信表示,溫哥華也在地震帶範圍內,市府目前已設立六個緊急應變中心,培訓大量義工應付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市府還設有311專線,供市民查詢地震相關訊息。他呼籲市民和商戶應加強本地可能發生大地震災害的意識。

  

溫哥華應急計劃協調員Jackie Kloosterboer表示,從自身做起是抵禦災害的關鍵。她建議市民在緊急救生包中常備一個星期用量的不易腐爛食品、藥物、現金、寵物用品和多個聯繫人方式。她還提醒業主要加固房子的熱水罐,以防止在地震中傾斜。

  

據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官方網站描述,2010年頒布的《國家建築標準》中,溫哥華建築物的抗震標準為7.0,即建築物應能抵禦大溫50公里外發生的7級地震。網站解釋說,儘管要考慮北美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和卡斯卡迪亞俯衝帶三個震源,但只有卡斯卡迪亞俯衝帶才有發生類似日本9級強震的可能。即使出現這種強震,也會發生在距離大溫140公里外的溫哥華島,因此大溫高層建築的抗震性要求,並不比蒙特利爾和多倫多為高。

  

不過,曾參與2011年日本9級大地震救援工作的前消防隊員Manabu Ogawa並不看好溫哥華高樓的防震能力。他在訪問溫哥華時表示,大溫的高層多採用「樹」型結構,卻沒有採用像大樹隨風搖擺一樣卸去破壞力的「擺動技術」;而且大溫高層建築使用了很多玻璃材料,一旦破碎,後果嚴重。

*藏身空間最重要

人們常問,地震來時躲在哪裡最安全?很多人認為躲在桌子、床鋪下最安全,然而曾在七百棟因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裡救人的美國國際搜救隊長道格卡普先生,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果躲在桌子床鋪下,那裡傷亡率高達98%,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鋪的旁邊。因為桌子、床鋪、汽車等都無法抵擋下落物的重壓,而躺在其旁邊,往往還能找到一點存活的空間。

住在高樓的人從樓上跳下來絕不是上策,最好是趴在或蹲在承重牆的牆角處,如廁所、小廚房裡,遠離門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人多的時候不要去擠樓梯,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至戶外。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