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女兒 聯合國人道救援專家韓飛野
青少年的導師、世界旅行之母、緊急救援活動家、暢銷作家、熱情活動家……這些都是形容現年53歲的韓飛野常見的身份稱謂。
現代科技讓世界變得無遠弗屆,國際與人際交往天涯若比鄰,但韓飛野沒有使用「地球村」這一名詞,而是以「地球之家」來強調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民族都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應該互相關懷、幫助。她從一名旅遊探險家,成為NGO非政府組織的緊急救援隊長、首位聯合國中央緊急救援基金的韓國籍諮詢委員,她身為教授,又以青少年科年輕女性們可信賴的導師身份,日夜忙碌著。
韓飛野,1958年生於首爾,高中畢業後高考落榜,當過DJ、也做過翻譯工作,六年後,她申請特別獎學金讀書,畢業於大學英文科、美國猶他(University of Utah)大學傳媒學院國際公共關係碩士學位,之後,她在國際博雅公共關係公司(Burson-Marsteller)韓國分社工作三年,以她與生俱來的特殊才能,被快速晉升並不是問題,但是,15歲喪父的韓飛野無法忘卻兒時曾向父親許過「環遊世界」的承諾,在事業起步時辭職,登上了環遊世界之旅。
兌現兒時許下的諾言
七年間,她遊遍了世界偏遠村莊,並將旅行經歷編寫成了《風之女兒,步行地球三周半》一書,此後,她又徒步穿越了從韓國海南最南端村莊到江原道統一展望臺,並出版了《風之女兒,站在祖國土地上》,這些書籍引起轟動反響,瞬間,韓飛野躍升成為韓國受人矚目的人氣作家。
那時的她對國際人道援助始終陌生,心中迴盪著一種聲音:「韓國是我的大本營,全世界是我的舞臺。」於是韓飛野為自己的旅程定下三項原則:「只走陸路;在一個地方至少民宿一周以上;在一個國家至少停留一個月以上,並像當地人一樣的生活。」奇怪的是,每當她這麼做的時候,別人對她的陌生目光,很快就變得親切並成為了朋友。
就這樣,像「風」一樣環遊地球偏遠地區的韓飛野,踏上了「悲劇的土地」阿富汗,沒想到當初只是為了實踐「只走陸路」的首要原則,卻讓她決定劃下「環遊世界之旅」的休止符。
與阿富汗殘疾女孩的相遇
在那硝煙彈雨中的阿富汗,韓飛野接過因不幸踩上地雷而被炸斷左腿和右臂、閃耀著黑色瞳子的殘疾女孩遞給她的麵包,「這一瞬間我猶豫了,是讓這個孩子吃下麵包填飽肚子好呢?還是我自己吃掉後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好呢?」
猶豫片刻後,韓飛野接過麵包咬了一口,周邊的孩子們鼓掌歡呼,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瞬間,像岩漿一樣的熱流從她的胸口底部往上湧。「那天,我下定決心,結束旅遊後,一定要在難民機構工作,特別是為了孩子們,毫不保留的奉獻自己。」
與阿富汗殘疾女孩兒的相遇,成為決定她人生方向的重要火花。從2003年3月開始,韓飛野嘗試成為國際難民運動家。
2001年到2009年6月,韓飛野在國際NGO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又譯世界展望會)擔任緊急救援隊隊長,在此期間,她以專業救援活動家身份在全球進行救援活動,當時她是韓國網友們最想見的第一號人物,也是「女性特別委員會」評選出的「五大新知識人」之一,她又被評選為「大學生們尊敬的人物」、「締造和平的100人之一」,她還獲得了2004年「YWCA年輕領導人獎」。
為了成為兼備理論與實務的救援專家,2009年8月,她進入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國際關係及國際法專業學院弗萊徹學院(Fletcher school)專攻人道主義援助碩士課程。為了培養難民的國際公民意識、解決自身問題,她利用自己獲得的廣告費和版稅,組建了「全球公民學校地圖之外行軍團」。
2011年,54歲的韓飛野,成為首位聯合國中央緊急救援基金的韓國籍諮詢委員,又稱為人道主義現場專家。2012年8月,她再次飛向了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救援現場度過,其餘的時間從事諮詢和教育業務。
回顧自己走過的旅程,專攻國際公關也好、七年間環遊世界也好,似乎都是為了做好這個命中注定的事情在奠定基礎。
遲開的野菊花
「我是野菊花,遲開的野菊花,事實上,每人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光都不同,有的人是在10多歲、有的人是在20多歲,但對於我來說,還沒有到來。我是野菊花,是秋天盛開的一朵野菊花。」韓飛野如此形容自己。
30多年的人生並沒有受到眾人矚目,遲開的野菊花依舊自信而不迷失,不與人攀比,「如果與他人進行攀比的話,就絕不會做成這麼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無論什麼事情,只要認真的做,自然就會想出下一步要做的事,但是,要經過認真、仔細、懇切的思考。」
50多歲時才研究人道主義援助,韓飛野經歷10年的現場歷練,才產生應該學習理論的念頭。她認為:「如果沒有經驗的話,我可能不會產生學習理論的念頭。」聯合國諮詢委員是肩負重任和具有影響力的職務,截至目前,一直由各國的大使級高級管理人員擔任,由於聯合國內部掀起改革風氣,10年的緊急救援現場經驗和聯合國內部的男女平等理念,韓飛野才有幸當選。
身兼多個要職卻勝任愉快,她表示:「看來好像做很多事情,實際上都像一件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救援活動如同動脈和靜脈,那麼NGO非政府組織就像是微血管。只有協調好他們之間的業務,才能真正挽救生命。」韓飛野形容,之前,用NGO一隻眼睛看救援現場,但自從成為聯合國諮詢委員之後,是用NGO、聯合國、政府的三隻眼睛觀看現場。「以前積累的經驗,成為了我現在工作的基礎。」
身為聯合國諮詢委員,韓飛野認為認真傾聽他人心聲,尤為重要。
「職位越高,就越需要具備善於傾聽的耳朵。只有認真傾聽時,才會聽到來自對方良好的資訊,也才會有良好的溝通。」身為聯合國諮詢委員,韓飛野認為認真傾聽他人心聲,尤為重要,儘管她仍自謙,「雖然這方面我還是做得不太好,但我會努力做好。」
只差1度 沸騰與不沸騰差距大
百分百投入的工作態度,是韓飛野的堅持,「不是99%而是100%的投入。100度和99度雖然只差一度,但是沸騰和不沸騰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我都是全身心投入。」
完全投入的工作精神,卻不表示生命中沒有其他元素,「我並沒有只是做事,如果說國際救援、登山、寫書(讀寫和推薦)是我的人生,做事部分只居三分之一。」
從事「助人」的工作,韓飛野主張:「如果想好好幫助別人,就需要有屬於我自己的時間。」於是,爬山就是她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只要有空,一天爬山10至12小時也樂此不疲,提到前不久完成的「壯舉」——從智異山天王峰到雪嶽山陳富嶺為期兩年的縱走,韓飛野顯得十分開心,「當時的心情比52歲時獲得波士頓弗萊徹學院碩士學位時還好。」因為韓飛野知道縱走「白頭大幹」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於是分外珍惜。
世界不再是「地球村」而是「地球之家」
假若「財富」是衡量這個時代成功的尺碼,那麼她的人生也許並不是那麼絕對地成功;但是如果做的事情,感覺有趣、有意義、有益於他人,那麼韓飛野是成功的。
「我所說的不是柴、米、油、鹽,我談論的是夢想,夢想並非是兒童專有的,珍惜自己人生的人,不論誰,不論年齡大小,都可以擁有夢想,通過夢想才會產生生命的能量和力量,以致最終實現夢想。」
曾經有一個小學生寄給韓飛野一封郵件,內容是:「成為班長,是否有助於將來成為聯合國祕書長?」當時她的心很沉重,想成為國際領導人的心願固然是好,但是不知道全球存在哪些問題,不知道人們在承受哪些苦難,怎麼能成為引領世界的領導人呢?
韓飛野感慨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忙於積累各類合格證書,是凡學歷、學分、托福考試成績等,似乎是把合格證書當成了成功和領導者的條件了。
各時代都有各自時代的精神,她認為,21世紀則主張既是韓國國民又是世界公民的世界公民意識。韓飛野認為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時,不是出於憐憫才給予幫助,而是作為同樣的人類,應盡自己的義務。她表示,戰爭雖然可怕,如果死亡的場所也可以選擇的話,寧願死於志願服務的戰場上。
夢想成為「光的女兒」
喜歡以「花」來形容自己的生命,韓飛野想告訴年輕人:「是花就一定會盛開,不要懷疑,但是花開時期人人不同,因此,要做好準備。」
至今屬於自己生命的花朵才剛綻露,距離盛開還有一段時間,就像旅行、留學、現場經驗有助於現在所做的事一樣,積累現在的經驗後,將來也許又會有其他成就,現在她仍在想:「長大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年過半百,韓飛野認為自己的全盛時期將是60多歲時,既不年幼,也不老邁,既有豐富的經驗,又有較好的人際關係,還懂得發展。「從事業角度看,人道主義援助,60多歲是最佳期,而從事寫作,70多歲最佳。」這樣看來,韓飛野規劃的人生道路還相當漫長。
被稱為「風之女兒」,韓飛野期許自己是「光的女兒」,帶給人溫暖與光明,「並非是像太陽一樣耀眼或像熔爐一樣燙得令人無法靠近的那種人,而是希望像『冬天的一杯熱茶』,或像照亮黑暗的燈火一樣。」◇
–轉自新紀元周刊
本文網址://mag.tvsmo.com/b5/326/12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