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民國四、五十年代,桃園地區醫療資源缺乏,聖保祿修女會從香港派遣修女到台灣服務,民國54年在桃園成立聖保祿醫院。沈雅蓮修女則於民國56年被派來台協助急診與手術室業務。
民國57年,完成麻醉護士訓練。34歲時(民國59年),受命代理聖保祿醫院院長職務,直至民國65年被安排前往羅馬總會進行神修重振,同時前往英國繼續進修護理專業。
民國67年因桃園地區醫學中心相繼成立,聖保祿醫院經營陷入困境,修女會曾一度考慮關閉醫院,於是沈修女民國75年再度由香港到台灣,接任院長,承擔挑戰,堅持理念,提昇醫療服務品質,使聖保祿醫院成為桃園地區深獲民眾信賴的醫院。
沈修女為了落實修女會關懷貧困、原住民等弱勢群體的理念,充分運用醫院的資源,投入各項相關服務。設立更新貧困基金幫助病患,讓經濟弱勢者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同享健康醫療照護;為關懷長期臥床病患,於民國82年成立桃園縣第一家居家護理所,到病患家中服務,另成立外籍人士關懷小組,提供諮詢、轉介及關懷服務,結合社服室、營養室,提供免費送餐服務,照顧醫院周遭車程(摩托車)30分鐘可達地區之獨居老人或身障民眾。
沈修女長期在台灣工作與生活,深知醫院就地尋求資源,生根發展的重要。幾經請求,終獲得羅馬總會首肯同意,由澳洲修女會海外融資,於民國89年完成醫院最新一期擴建工程,民國88年,獲長庚醫院創辦人王永慶首肯,建立密切的建教合作關係,輔助聖保祿醫院改善管理和醫療人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沈修女更說服總會,同意於民國95年,購入醫院旁一片4700坪的土地,以供未來全面發展醫療之用。
沈修女31歲從香港來到台灣,服務迄今約46年,中間只有10年時間因進修離開,她將一生黃金歲月,幾乎都奉獻在台灣的桃園縣,從基層護士做起到院長,帶領醫院守護民眾健康,照顧弱勢群體,全心為桃園縣民付出。她常謙虛的說:這一切是天主做工。 77歲高齡的她,仍然每天辛勤地工作,因為她已完完全全地成為一個台灣的女兒。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