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認識孕期危機–子癲前症

人氣: 38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妊娠高血壓(Pre-eclampsia),又稱子癲前症,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發生血壓上升(妊娠型高血壓),合併蛋白尿、水腫等現象。根據統計,每年全球約有五萬名孕婦,不幸因子癲前症的併發症而死亡。

什麼是子癲前症﹖
子癲前症發生的時間點通常在第三孕期,但其發生根本的原因來自於胎盤,而且在胚胎著床時就已經出現變化。胚胎著床後,必須依賴滋養層細胞侵入子宮蛻膜細胞的能力,引起與母體進行血液交流的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退化,讓子宮螺旋動脈括張,阻力下降,以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供應。子癲前症患者的滋養層細胞,則因為某種原因的影響,使侵入母體蛻膜細胞的能力較差,減少產生重組現象,使子宮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在懷孕第8~17週時沒有退化,因而維持高張力現象,阻力提高,因此產生血管內皮受傷、血栓、血小板聚集和胎盤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反應。目前子癲前症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終止懷孕、娩生胎兒,一旦胎兒娩出,病況就自然好轉,直至痊癒。

預防早發性子癲前症
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明松醫師表示,眾多產科併發症中,對孕婦和胎兒影響最大的就是子癲前症,其中早發性子癲前症(34週前發生),更是造成母體與胎兒併發症的最主要的元兇。事實上,如果透過早期篩檢策略,盡早發現早發性子癲前症的高危險群患者,追蹤治療,就可以將早發性子癲前症發生率降到最低。

臺北醫學大學婦產科副教授蘇怡寧醫師說,依據胎兒醫學基金會(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FMF)統計發現,74%早發型子癲前症的患者,在第一孕期胎盤生長激素(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濃度就已經出現變化,是一個很好預測子癲前症發生率的指標,且濃度越低,子癲前症發生的時間點越早,再加上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會抽驗PAPP-A,更可以提高子癲前症篩檢的敏感度。因此,透過母體血清生化值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子癲前症,降低孕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就能達到預防醫學的目的。

*子癲前症產婦可能發生之狀況:
1) 中風。
2) 腦水腫。
3) 心肺積水。
4) 肝臟腫大破裂。
5) 腦神經中樞故障,如頭疼、眼睛模糊、意識不清。
6) 凝血機能不良,會導致各個器官出血,甚至產後大出血。
7) 最劇烈的症狀–抽搐,一旦發生時,若沒來得及急救,產生的後遺症很大,且容易導致母子生命危險。

*以下情況會提高子癲前症風險:
1) 年過40歲的孕婦。
2) 懷雙胞胎或多胞胎。
3) 以往懷孕時曾患妊娠毒血症。
4) 懷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懷的第一胎。
5) 孕婦嚴重超重,即體重指數(BMI)高於30。
6) 孕婦有其他病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