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8日電)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今天公布花費7年研發的彩色米技術,專屬授權給業者,預計年底上市,進軍高價餐飲及禮盒市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科課長施清田表示,場方早期開發的技術較適合小量加工,無法普遍供應大眾的需求。
施清田進一步說明,場方於是用當時的技術為基礎,在蔬果萃取濃縮、噴覆方法與乾燥處理等各主要加工程序上擴大研發,終於開發出量產等級的加工技術,名為「米粒表面處理技術」。
他說,該技術難在進行噴覆等作業時,不影響米粒的飽滿形體,目前已取得一項台灣新型專利,並以專屬授權的方式技轉給民間使用,日產能可達2公噸以上,業者正積極籌畫量產中。
其次,米粒的色彩都來自天然成份,可生產紅、黃、綠、紫4個顏色的彩色米,分別萃取自紅麴、薑黃、綠色蔬菜與花青素。
獲得專屬授權的業者台灣彩色米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章說,他原本是神腦業務經理,父母是退休農民,他想回鄉發展,於是規劃發展彩色營養米的事業,預計年底開始銷售,主要先進攻高級餐飲及禮盒市場。
他表示,也會強化彩色米的營養價值,但來源一樣要是天然成份,不走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蔬菜用人工調製的營養液方式加值營養,目前正商議使用海洋深層水,讓彩色米加鈣及鎂;未來客製化加值營養及色彩,是營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