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社會萬象

美作家新書講述北京當局拆毀老房歷史

【大紀元2013年05月0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美國作家梅英東(Michael Meyer)的新書「消失的老北京」在台灣舉行新書發佈會,這本書是2008年奧運開幕前,北京當局大肆拆毀老房子,強迫原有的居民遷往外地的第一手歷史見證。

二零零五年八月,梅英東在北京楊梅竹斜街的一座四合院租下一個房間。此後三年,他一方面在炭兒胡同小學當一名教授英語的志願者教師;另一方面,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護項目專員,他開始體驗、採訪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生活,最後寫成「消失的老北京」一書,在美國引起了廣泛注意。

回顧過去,梅英東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的歷史也是一部「拆」的大歷史,從元朝到明清,從民國到中共建政後的工業化改造,無疑都伴隨著拆和建。但梅英東見證的這一波拆遷,對北京傷害最深。因為它是以奧運、現代和發展之名,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房東的大娘、收破爛的老王、開小麵館的劉家三口……「消失的老北京」記錄了一個一個生活在胡同裡的人的故事。接受本台記者訪問時,梅英東說:「我住在胡同裡,我認識我的鄰居,知道他們的故事。對我來說,他們是北京活生生的文化遺產。」

體驗了三年的胡同生活,梅英東再花了三年,研究了其它國家城市改造的歷史。他認為,不管當年巴黎的奧斯曼男爵,或是紐約的羅伯特摩西,他們是以一個人的意志貫徹整個改造工程。但北京的改造沒有這樣一個人,只有一隻「無形巨手」。它只是拆除房子、畫好新的規劃圖、貼出一張通知、清除規劃中最後的障礙:人。

當然胡同的生活並不全然是美好的。梅英東曾經因為內急失控,而把四角內褲狠狠地扔在距離住處一百米外的公廁裡。他說,當時他心裏也曾出現一個小小的期盼:希望「無形巨手」在他所住的四合院外牆上畫了一個「拆」字。但隨後他終究意識到,一個「拆」字代表的,是專制美學和發展至上;到最後甚至可能淪為暴力驅逐。

但梅英東接受記者訪問時,也提到中國其它地方,例如東北的幾個城市在進行都市整建、規劃時,不再強拆老建築,跟著一窩蜂盲目地蓋「新天地」、「前門大街」這種「假古董」。而是將原有的歷史街區和生活機能,一併保留下來。例如哈爾濱,保留了中央大街漂亮的俄式建築。更重要的是,他們是真的,真的東西才有價值。街上的商店,不是國際連鎖精品、星巴客或ZARA,還有個體戶經營的商店,賣冰淇淋、賣麵包、紀念品等,「這真是個好方法」。

梅英東強調,不僅遊客想看到的是真實的歷史,住在當地的居民也應該面對自己的歷史。人們常說保護文化遺產,難道意思就是只是要保護老建築老房子嗎?或者,更應該是保護在這裡頭生活的人。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李潼發自台北的報導。

(責任編輯: 林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