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導演李安剛結束台灣返鄉行,13日抵達坎城當評審。近日,李安在台北中山堂先後與文化部長龍應台、台北市長郝龍斌、台中市長胡志強對談。李安和龍應台談到,他很喜歡拍電影,講出一個故事,分享人生的意義,讓我們感覺不再那麼孤獨。
起承轉合說故事 「轉」最難
李安說,拍電影是非常幸運、也很辛勞的事情,因為要做出來的情境,很多都是想像出來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工作是非常的辛苦。他提到,電影是有組織的東西,故事的起承轉合「因為怎樣、後來、可是又,結果最後怎麼樣。」而觀眾會跟著劇情起伏,編劇的起承轉合中,尤其怎麼 「轉」是最難的。
李安分享,他常在編劇的時候,結尾怎麼樣都先知道了,才決定要不要拍那個電影,其實就是一種品味、味覺,「我嚐到一點東西要傳給觀眾」。他認為,電影其實是很小的東西,比我們生活看到的節奏快;藝術是人造就出來的情境,故事要怎麼樣發展、鋪序、轉折,「電影其實是打中一點,你要先知道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打中東西,才能去做」。
在電影神面前要謙卑
「電影與結構大有關係,沒有辦法言傳,要讓觀眾感覺到感動。」李安說,拍電影有時候不一定打中,可能一樣辛苦努力、有天分,但不一定有觀眾緣;像我們挑演員不是努不努力、漂不漂亮;而是一看到臉,「是不是我的腦筋開始演戲,『俗諺:祖師爺賞飯吃』,其實是長那個臉,你看到他會比他還急,而有的人卻演死了也沒有感動」。
李安表示,電影拍多了相信電影神會教你,若不虛心覺得自己怎麼樣行,就會受到當頭棒喝,觀眾都會告訴你。其實電影真的比人大,你不謙卑的話真的沒辦法。對他來說信仰是很重要的,雖然不上教堂、不到廟裡磕頭,可是相信有電影神、藝術之神,或自己的星宿裡面有文魁星。
李安說,拍電影不是只有天賦就夠了,天賦可能佔不到一半,機運和個性佔了很大比重,像他碰到好的太太,在紐約遇到好的伙伴補其不足,才能一直拍到今天,有很多條件都要搭配到了,「既然輪到讓他做就要做好,不然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命、對不起很多觀眾的期待。」
寫劇本是很好的訓練
如果想要當導演,李安建議,別人不會平白無故給你東西,你一定要創作自己的題材,不管你是不是一個好的作家,寫劇本是免費的訓練,可以學到商業電影運作、結構及觀眾反應怎麼樣;即使當你被打回票,也會學到很多東西,「你要有沒人可拒絕、有創作的題材,不管改編或跟人家合作等方式,你可能會有機會,而我自己就是這樣起來的。」
李安提到,藝術講真善美,他回想自己拍電影的初衷是求真,並敦促自己要真。如果你能夠有機會當導演,把自己最想做的表達出來,你會找到自己的路子,然後就忠實的去做。另外,李安提醒別人滿意對他還是重要的,「我要知道這部片子拍下去,落實到觀眾是怎麼樣,他們會給我一些訊息,有時候我要順著那些訊息去做,電影光自己想不夠,需要有一些交流,才能活絡的起來。」
他說,我們中國人講協調,西方人戲劇講衝突;他一直對衝突、融合、協調的題材有興趣,因為從衝突裡面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當衝突到沒有辦法應付的時候,人的本性才會暴露出來,其實也是在找真相。他一輩子都經驗文化衝突,包括是外省人到台灣,到了美國做外國人等。他拍戲對人的基本性格、相處之道有興趣,這些和文化有關係。
人在低沉時 要有志氣及自尊
現場發問時間,有一位19歲的年輕人問到認為自己經常失敗,李安表示,過去也認為失敗挫折對人生是很好的鍛鍊,但直到他有小孩後,他認為不要有太多失敗的經驗,因為人生習慣失敗會成為一個模式。
「當我在最難關的時候,雖然父親對我做的不以為然,但他作為一個很好的校長,他身體力行做示範榜樣。」李安說,雖然當年他在很低沉的時候,但他的志氣、自尊還是在的,雖然個性比較軟弱,但還是有好強的東西在裡面,慢慢引導他作人生的抉擇,現在回頭來看是走在對的地方。
他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和人性,要看他在失敗或關鍵地位上面,他的抉擇是什麼;人的興趣沒法勉強、也沒辦法揠苗助長,自然就會發展,李安建議,「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不曉得怎麼辦的時候,你要想辦法理智的把自己抽離、冷靜的思考做正確的抉擇,試幾次看看最好是做成功,只要有一、兩次經驗,你就把自己導正過去了。」
勇敢面對脆弱才能成功
在他出席與郝龍斌、胡志強的對談時,李安表示,大家看到他時,都是表現得很風光的一面,但他的人生不是這麼一回事,他經歷過很多失敗,脆弱是他的本質,但他用戲劇方式反而表現出強項部分,有了一個成功的示範。
李安提到,自己小時候很瘦弱且容易哭,以前不知道在怕什麼,但很幸運他對戲劇有天份,且不知為何做電影大家都會聽他話,都拚命要給他東西和幫他,「拍電影讓我忘記害怕,產生很大的力量。」
他說,他的成功是因為勇敢面對脆弱,因為自己脆弱,所以會同情別人的脆弱,戲劇是檢驗人性,強的東西不太容易動人,脆弱反而更容易動人。李安表示,年輕人非常可愛純真,素質很好很善良,但就是「生存意志稍微軟一點」。他鼓勵年輕人不要怕,走出去有很多好處,這個世界很大,需要公開學習、交流之處很多。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