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
前朝導覽
紫禁城創建於明成祖永樂元年,至18年時主體大致建成(1402~1420),後來陸續重修改建。這座以黃色琉璃瓦,加紅色宮牆為主的建築,雖然叫做紫禁城,但是中國代表皇家的顏色多以黃色為主,因此可知紫禁城的「紫」,並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星垣」,也就是今日所說的北極星。古人夜觀星象,發現所有的星星都圍繞著紫微星垣,就像人間以皇帝為尊,所以為他建造了一座禁止一般人進入的帝王之家——「紫禁城」。由明成祖開始,明清兩代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入住此處,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於1924年離開這裡,1948年這裡成為故宮博物院,1987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文化遺產。
至今,它經歷了六百年風雲,依舊笑看人世變化。
基本上紫禁城按方位配置可以分為中軸、東軸與西軸三大部分,中間這條南北向的軸線是紫禁城的中心,整座宮殿兩相對稱,非常和諧。若按功能性來看,則可以區分為前朝與後宮。前朝是國家政務中心,占整個紫禁城五分之三的面積,居中軸線的是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之後的乾清門就是後宮入口。
進入午門,穿過協和門,居前朝東邊的文華殿,是皇宮中最大的書庫;而位於熙和門以西的則是武英殿,也就是皇家出版社,出版殿版書,《還珠格格》中的「紀師傅」——紀曉嵐,便曾經在武英殿與四庫全書館主編《四庫全書》。太和門之後,東邊有體仁閣,西邊則為弘義閣。太和門是前朝第一門,歷代有多位皇帝都曾經在此聽政。太和殿是前朝最重要的宮殿,各種重要典禮都會在此舉辦,中和殿與保和殿也各有用途。其中,位於乾清門左邊,隆宗門之前的軍機處也不可忽略,因為此處是詔書起草、寄送書信、掌管內政外交的重要機構,清宮劇中常常出現。
因此,前朝可以說是整個天下最重要的地方。
太和門
穿越必備知識──歷史篇
紫禁城在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建造,雖然在此時已經奠定紫禁城的建築規模,卻也發生過不少次的祝融之災,尤以明嘉靖朝發生次數最多。經過多次重建一直到清康熙年間,開始設立「防火班」來預防因宮內用火不慎而引發的火災,成效頗佳。不過在清光緒年間,太和門也曾經失火過。
也許因為這個大多為木造建築的宮殿,最擔憂的就是蒙受祝融之災,因此紫禁城不是一個綠化徹底的宮殿。從這裡也可想而知,為什麼皇帝會對江南風光情有獨鍾,仿江南景致建成頤和園,以及到圓明園等皇家園林避暑,是如此令他們感到心情愉悅。
現在位在天安門後的端門附近,可以看見樹木,那是在辛亥革命以後才栽種的,不過在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住在紫禁城的這段「小朝廷」期間,紫禁城又再度失火過,燒毀了不少珍寶古玩呀!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官員們上朝、與皇帝議政都在金鑾殿,不過長大後方知,明清兩代的金鑾殿曾經多次因火災或雷擊損毀,因此在剛建好紫禁城沒多久,明代永樂皇帝就被迫在奉天門聽政,而奉天門就是今日的太和門。
太和門是進入紫禁城重要的宮門之一,位於皇城南方。從地鐵4號線天安門東站走出來後,順著人龍,可以看到白色的「華表」,上面有兩隻「望獸」,用以避邪。接著穿過天安門、端門,之後才是紫禁城的正門——午門。面朝正南方(午位)的午門,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推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倒不是刑場在午門之外,而是因為午門外有六部,更外面的外城才是刑場,所以千萬不要擔心有什麼靈異之事,試想,皇帝怎麼可能在家門口行刑呢?
現今的午門前熱鬧萬分,各國旅客莫不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頗有三百年前,萬國來朝的氣勢。進了午門,映入眼簾的是皇帝家的前院——太和門廣場,遠遠地襯著一道門,便是太和門。
這個「前院」,右邊有協和門通往文華殿,左邊有熙和門通往武英殿,一文一武,兩相包夾。黃色的琉璃瓦和紅色的宮牆,好像有生命似地在我眼前延展成另一個世界。
這裡確實是帝王之家。
踏著白色的階梯,走進這廣場,眼前所見的橋,即是金水橋,其下的人工河流——金水河,或名玉帶河,連接護城河,疏通宮內宮外,不但有造景之美,也有排水與防火之利。值得注意的是,金水橋一共有五座,正中央專供皇帝一人使用,名為「御路橋」,接著兩旁是給皇室宗親使用,名為「主公橋」,最外側的則是給三品以上官員使用,名為「品級橋」。今天,你可以堂而皇之地從正中央走過去,感受一下當皇帝的感覺!
走過金水橋,巍巍的太和門於我而言,就好像是一座宮殿般,矗立在漢白玉所砌成的基台上,而事實上,它確實是整個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個宮門。
這裡,最初被稱做奉天門,後來又改為皇極門,直到清順治後才定名為太和門。這道門是走入紫禁城的重要門扉,進了此門,就是前朝三殿,因此整體氣勢非凡。階梯中央有精美雕刻,階梯兩側各有一座小石亭,左邊的從前用以放詔書,右邊的則放置裝有五穀、元寶等物品的石匣;再外則有一對明朝留下、青銅鑄成的石獅。
今日的太和門一片平和,雖然已不再是「常朝御門」,但是亦足以想望當年「御門聽政」的情景。清晨,官員們便得著裝準備上朝,穿戴整齊地在午門外側兩旁的掖門等候,時辰一到便進入午門,走過外側的金水橋,依職責分為六部,分為東西兩大班立於太和門前,一一上奏,而皇帝的御座,就放置於太和門正中央,俯視上朝的官員們——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穿越必備氣質——詩詞篇
明代「常朝御門」是在太和門,不過清代順治以後改至乾清門,康熙、雍正以後循之。《後宮甄嬛傳》是近期有把「御門聽政」拍攝出來的作品,這一幕圍繞在雍正與年羹堯暗地裡的政治角力中,年羹堯雖然助雍正得帝位有功,卻因妹妹貴為貴妃,加上自己戰功彪炳,而氣燄高炙,不過最終仍被雍正用計剷除。
雍正3年3月,年羹堯上表賀日月合璧、五星聯珠,誤將「朝乾夕惕」寫作「夕惕朝乾」。「朝乾夕惕」原意指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而勤奮不懈,被年羹堯反筆寫成「夕惕朝乾」,似在指責皇帝,因此雍正大怒,先記上一筆,將之調任為杭州將軍,同年9月以朝臣上奏其罪九十二條,賜死。
──轉載 華成圖書《遊.戲.北京:穿越清宮步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