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影響碳排 擁核反核各有主張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核電碳排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1日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沈世宏說,若核四不商轉以3座燃煤廠替代,增加碳排1756萬噸。但反核者無法接受「停核難減碳」的說法。

台灣對國際減碳目標的承諾和「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揭示目標:2020年回到2005年碳排放量的水準,於2025年回到2000年碳排放量水準。

沈世宏日前在立法院答詢說,要達成上述減碳目標,以不同替代方案試算:核四商轉,核一、二、三除役是新能源政策,到了2025年以台電公司計算減碳至2000年目標,仍有8000萬噸減碳缺口。

他說,若核四不商轉以燃煤替代,要增加3座燃煤廠,增加碳排1756萬噸。若以近岸與遠岸風力發電代替,供電穩定度待評估,太陽能和天然氣的電價則較昂貴,燃煤價格較便宜。

「從科學界角度來看,氣候變遷風險遠大於核能風險,」沈世宏認為,減核工作牽涉到社會願意為了減核付出多少代價?不能只考慮到要不要核能,更該考慮大眾如何一起面對氣候變遷及電價成本問題。他舉例英國,在福島事件後,擁核者不降反升,原因在此。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陳藹玲曾質疑,台灣有3座核電廠,為何碳排放仍居高不下?所謂核電便宜的說法也令人存疑。世界能源趨勢,普遍認為核電最貴,天然氣最便宜,為何台灣政府說法不同?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周東漢指出,目前台灣民生用電僅占總用電量20%,其他用於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電廠自用電量,其中石化、鋼鐵、水泥、造紙及人造纖維產業用去台灣總用電量25%,創造GDP僅占4.5%。

周東漢說,從用電結構來看,核能占台灣用電比率僅12.6%,顯然核電對台灣電力影響不大。周東漢呼籲,政府不該僅呼籲全民減碳,應當做得更多,積極面對產業結構轉型問題,「台灣地狹人稠,沒有優質條件發展高耗能產業和核能。況且在核廢無法處理的前提下,從何談新增核電廠?」

周東漢認為,公投前政府應比照公民咖啡館或環評審查機制,在資訊對等、層級較高的對話平台基礎下,讓整體能源政策、用電電力結構、電價成本,及核一、二、三廠及核四情況等資訊,充分公開透明,讓人民清楚明瞭,才符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