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水分大 可信度令人懷疑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4月17日訊】(BBC)在中國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7%,比上一季度下跌0.2個百分點之後,全球股市普遍下跌。

此前,多數分析員預測中國第一季度增長率將接近8%。

中國的經濟數據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因為中國的進出口數字以及經濟表現可以直接影響歐美、日本等市場。

同時,海外公司以及私營企業在制定商業和投資計劃時也會密切關注中國的數字,以做出相應的調整。

但問題是中國的數字往往可信度不高,例如,中國的一些公司為了避稅或是得到出口退稅的補貼往往虛報銷售及利潤。而且,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為了政治原因也可能被改變。

這就導致海外以及私營公司對中國政府所發佈的官方數據持懷疑態度。

在中國,政府依然是大多數國家統計數據的唯一來源,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和研究機構開始根據自己的調查來進行數據統計。

國際經濟顧問公司IHS環球透視的中國經濟學家桑若說,每一個跟中國做交易的人都對中國的數字持懷疑態度。

而作為衡量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外貿、房地產以及信貸市場恰恰是問題最多。

首先從外貿上來看,中國海關機構稱,他們的出口報告是以實際出口的貨品為基礎的,但是這不等於出口商不誇大其出口價值。

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長低於早前的預期後,一些經濟學家不得不調低他們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同時,中國的銀行借貸和其他信貸也可能有水分。桑若說,有時一筆資金被公司之間相互貸,被重複計算幾次,而中國政府對房地產銷售的統計數字僅僅依賴於地產商的報告,沒有獨立的調查核實。

像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統計數字是先預估,後調整,但所不同的是中國的調正幅度巨大。例如,2009年北京把2007年經濟增長的官方數據從原來的11.9%上調到13%。

而且,經濟學家注意到,即使中國的數據是可靠的,也往往是靠投資和政府的開支所拉動的,從長期來講很難帶來繁榮。

中國政府正試圖通過刺激國內消費來帶動經濟增長,而不是只依賴外貿出口和投資,但這將會在短期內拉低經濟增長率。

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已經警告,如果中國希望保持高經濟增長,北京需要限制國企的壟斷地位,並鼓勵自由市場競爭。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遠洋等國企扎堆巨虧 鋼鐵業近「全軍覆沒」
中共官方承認5大銀行壞帳逾3000億元
珠三角大型代工企業爆發裁員潮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年增長25% 金融系統風險凸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